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向好,,各地中小學校也陸續(xù)開學,,在家憋了好幾個月的“神獸”們開始復課。對此,,很多家長表示“做夢都要笑出了聲”,,覺得終于可以松口氣了,。不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黃崢博士卻提醒各位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習慣在家生活的孩子,,回到班集體,,重新適應校園生活,很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需要家長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進行疏導和幫助,。
根據中科院心理所的調查,“愛告狀”“學習,、做事情總是知難而退”“缺乏耐心”和“等不及”是孩子在學校學習,、同伴交往中最易出現的代表性問題。那么,,在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引導孩子建立更成熟的是非觀
黃崢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愛告狀”的行為在小學低年級孩子身上特別常見,。在兩種情況下孩子特別容易告狀:第一種情況是跟別人發(fā)生沖突摩擦的時候。黃崢發(fā)現,,孩子在大約七八歲的時候,,雖然有了一些能從別人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但當發(fā)生沖突時,,還是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想事情,,傾向于認為自己沒錯,錯的是別人,,或者是“他先惹我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會尋求有權威的成人來評理和幫助,,所以就出現了“告狀”的現象,。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覺得別人違反了規(guī)則的時候。黃崢說,,小學階段的孩子處于道德發(fā)展的“習俗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內心會有類似“好孩子”這樣的是非觀念和行為標準,,期望老師和家長也對自己有這樣的贊揚和認可,。當孩子發(fā)現別人違反規(guī)則時,他會覺得通過檢舉和告狀,,可以讓老師和家長知道自己是遵守規(guī)則的好孩子,。
黃崢說,上述兩種情況在10歲以下的孩子身上特別常見,。隨著孩子的人際能力,、共情能力,以及道德觀念逐漸成熟,,大概在小學高年級的時候,,愛告狀的現象大多會自然消失。
不過,,如果有的孩子過于愛告狀,,家長就需要對孩子進行適度引導,。黃崢建議家長先要幫助孩子增強處理沖突的能力,特別是解決小沖突和小摩擦的能力,,鼓勵孩子開動腦筋自己解決矛盾沖突,。“比如同學拿了自己的橡皮,,或是弟弟偷吃了自己的零食,,這個時候要鼓勵孩子開動腦筋,想想除了向老師或家長告狀,,還能想出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辦法越多越好”。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通過講故事,、讀繪本等方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安灰偸菍⒆约旱暮⒆雍蛣e的孩子進行比較,要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做得好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通過別人做得不好來顯示自己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的進步,孩子就會有更成熟的是非觀念,,愛告狀的行為也就會隨之減少,。”黃崢說,。
影響孩子后續(xù)行為反應的,,是教育者的歸因方式
在學齡前兒童身上,黃崢發(fā)現了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是迎難而上,,而是知難而退?!靶『⒆庸芾碜约呵榫w的能力很有限,,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覺得丟臉,、無能,想要逃避,。加上有一些小朋友天生脾氣比較急,,做什么事情都急于求成,對學習一項本領,,增長一個技能所需要的時間和練習,,他們都沒有認知和思想準備,,所以遇到困難時就會有很大的反應?!秉S崢分析說,。
造成孩子習慣性知難而退的另一個原因,或許和家長對待孩子做事情的態(tài)度和方法有關,。黃崢說:“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開始學習走路和吃飯,,會反反復復經歷各種嘗試和挫折,比如摔倒了,、弄灑了飯菜,、打破了杯子等。如果家長對于孩子犯錯總是持比較寬容,、耐心的態(tài)度,,孩子就會知道‘我做不好也沒什么大不了,重新嘗試就好了’,;反之,,如果家長傾向于批評和數落孩子,就會增加孩子的羞恥感和弱小感,,從而會阻止他們繼續(xù)嘗試,。”
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也不能一味進行,,而是要講究方法。黃崢分享了一個心理學實驗:把孩子們隨機分成兩組做數學題,,第一組做完后,,老師告訴孩子們:“你答對了很多,你真聰明,?!钡诙M做完后,老師告訴孩子們:“你答對了很多,,你真努力,。”兩組小朋友都受到了表揚,,都很開心,。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又給兩組小朋友出了一些很難的數學題,,這時發(fā)現,,那些被表揚“真聰明”的孩子,這次紛紛都知難而退,,尋找各種理由和借口,,不愿意做題,;而那些被表揚“真努力”的孩子,卻在面對難題的時候,,表現出了堅韌和耐心,。
黃崢解釋說,影響孩子后續(xù)行為反應的,,是教育者的歸因方式,。“如果把孩子的成功歸因于智力等不可改變的因素,,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也會這樣自我歸因,覺得‘別人比我聰明’‘我不夠聰明,,所以做不出來難題’,,從而草草放棄了努力。而如果把成功歸因于勤奮,、努力等可掌控的因素,,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更有可能覺得通過努力可以解決問題”,。
延遲滿足的能力比智商的作用更大
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研究,,叫做“棉花糖實驗”,就是給小孩子一塊棉花糖,,并告訴他,,如果能獨處15分鐘忍住不吃,就能得到額外的棉花糖獎賞,。參加實驗的小朋友表現各不相同,,有的立馬吃掉了棉花糖,有的忍耐再三最終還是提前吃掉了棉花糖,,也有的孩子堅持到了最后,,得到了額外的獎賞。研究團隊持續(xù)對參與實驗的孩子進行追蹤觀察,,最終發(fā)現,,能夠忍住不吃糖的孩子,長大后表現出了更高的自控力,,也比其他孩子更加成功和卓越,。
棉花糖實驗檢驗的正是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把舆t滿足的能力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一個小孩有強烈的愿望想玩游戲,但是能夠忍耐和克制自己一小段時間,寫完作業(yè)再玩,。”黃崢強調說,,“不要小看這種能力,,很多研究表明,延遲滿足,、自我控制的能力對于孩子的學業(yè)成績,,以及社會交往都有很大幫助,往往比智商的作用更大,?!?/p>
相較于延遲滿足,“即刻滿足”在4歲以下的小朋友身上更為常見,?!氨热缦胍耐婢卟唤o買,就在商場里滿地打滾,,就像嬰幼兒一樣,,餓了馬上就要吃,累了立刻就要讓人抱”,。
“孩子越小,,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技巧就越差,等不及的現象就越多,?!秉S崢分析說,“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家長盡可能提供及時充足的照顧是必要的,。但是當孩子長到4歲以后,也就是在幼兒園中班以后,,家長應有意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能力并不復雜,,善用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制定一定的行為規(guī)則,就有助于增長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氨热纾梢砸蠛⒆酉仁帐昂猛婢?,洗完手后才能吃東西,;好的行為獎勵一個小紅花,積攢了幾個小紅花之后可以換一個小獎勵;給孩子買個存錢罐,,鼓勵孩子把零花錢攢起來,,為自己買一個更大更有趣的玩具等?!秉S崢建議:“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比如滑滑梯之類需要排隊等待、輪流玩而不是爭搶的娛樂游戲,。這些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和規(guī)則意識都很有幫助”,。
黃崢也提醒家長,延遲滿足最終還是要落實在“滿足”上,?!叭绻蛔尯⒆痈冻觯热绮煌5厣细鞣N課外班,,學完了,、練完了也不讓孩子玩游戲,這樣不僅不利于增強孩子的自控力,,還會增加他對學習的抵觸情緒,。當孩子越來越能從學習本身發(fā)現樂趣,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的時候,,他對外部獎賞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少”,。 (記者 夏瑾)
![](http://www.news.cn/res/xhwimg/xl2017/images/bg6.jpg)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