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夏天的第四個節(jié)氣,,此時,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90°,,時間一般在公歷6月21-22日,。
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古時也是民間“四時八節(jié)”中的一個節(jié)日,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有拜神祭祖的習俗。炎炎夏季,,人們也會調(diào)整飲食習慣,,各種形式的面條成了餐桌上的美食。
土圭測日影確定夏至
“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代農(nóng)耕文明的產(chǎn)物,。那時,,人們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漸認識到一年中氣候,、物候的變化也有規(guī)律可循,。
資料圖:夏至“云景”扮靚甘肅戈壁古城。萬宗平 攝
夏至確立的時間很早,。有資料顯示,,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發(fā)現(xiàn)這一天白晝最長,、夜晚最短,便將這一天定為夏至,。
《恪遵憲度抄本》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毕闹吝@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不過,這種類型的雨來去匆匆,,范圍也比較小,,常被稱為“夏雨隔田坎”。
為何夏至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
在《二十四節(jié)氣與民俗》中,,民俗專家蕭放提到,,古人認為二十四節(jié)氣運行的內(nèi)在動力是陰陽二氣的流轉(zhuǎn),不同的節(jié)氣時令,,陰陽二氣在天地中處于不同的位置,。
《管子·乘馬》中提到:“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卑催@種觀點來簡單劃分的話,夏至正是陽氣高漲至極,,陰氣開始暗暗發(fā)生的時候,。
按古人的觀念,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不過,,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未必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所以俗話說“熱在三伏”。
資料圖:6月21日是夏至日,,近百名少年太極拳愛好者在江西都昌縣一廣場上表演太極拳,,迎接夏至的到來?!「到ū?攝
一般來說,,三伏天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天氣炎熱的時候,,要盡量在避免高溫時段外出,,安然消暑度夏。
“實用”的習俗:女子互贈扇子,、香囊
夏至時,,正是麥收之后,古人感念天時,,漸漸形成了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
《史記·封禪書》:“夏日至,,祭地祇。皆用樂舞,?!惫糯?,夏至作為節(jié)日,納入了祭神禮典,。有說法稱,,在該節(jié)氣前后,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是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古時,比較流行的習俗是女子之間互贈扇子,、脂粉等物,。《酉陽雜俎·禮異》里說:“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子可扇風,涂抹脂粉可以消除汗水的異味,,倒也實用,。
宋朝還會給百官放假三天,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夏至的重視,。
這個節(jié)氣吃什么,?
夏季空氣潮濕、溫度又高,,飲食多偏向清淡,。
資料圖:當日,正值夏至,,昆明大觀公園里荷花盛開,,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賞。中新社記者 李進紅 攝
明清以來,,做法簡單,、美味的面條成了民間飲食的寵兒,素“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兜劬q時紀勝》成書于清乾隆年間,據(jù)說,,當時北京人夏至日家家都吃冷淘面,,很是爽口。
在江南一帶,,“夏至吃面”也是一項重要習俗,。面條的種類就更多了,,如陽春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香氣撲鼻,,令人饞涎欲滴。
由于日期臨近等一些原因,,如今,,古代夏至的一些習俗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端午節(jié)。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