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6月30日電? 題:李艷英入學記
新華社記者李自良
5月20日,14歲的傈僳族姑娘李艷英終于高高興興上學了,。原本以為這一輩子不可能念上書的,“第一次走進了學堂”“就像做夢一樣”,她說,。
怒江大峽谷,。碧羅雪山深處。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里甲鄉(xiāng)俄科羅村,。李艷英就生活在這個村子里,。
不讓李艷英讀書,李艷英的父親開阿達,、母親娜華三是下了決心的,。李艷英是家里的“老大”,“得幫著家里干活,,幫著照顧弟弟,、妹妹”“又是女孩子,終究要嫁人,,何必,!”
在前幾年鄉(xiāng)村干部、學校老師到村里動員適齡孩子上學時,,開阿達,、娜華三用類似“家里忙,再推后一年再說”“已經讀過了”的話語進行搪塞,。居然搪塞過去了,。
在脫貧攻堅“補短板”中,李艷英終于“暴露”,。為查核貧困農戶失學、輟學人員,,云南在全省范圍逐戶比對戶籍,、學籍、在校人員,。人證俱獲:李艷英“從未上過一天學”,。
像李艷英一樣的孩子,福貢查核出400多人,云南省1.6萬多人,。
緊接著“勸學”:縣領導落實“1對1”責任,,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孩子“一個不少”上學。福貢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過建文是李艷英上學的責任人,。
好險,李艷英已經快不適齡,。6歲至15歲是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年齡,。再過一年,李艷英就超齡了,。
今年2月份,,過建文第一次來到李艷英家。說明了來意后,,李艷英的父母一口回絕:不愿,,不能,不必,。
這還算見到了李艷英和她的父母,。此后,過建文一行不時來“造訪”,,卻總是吃“閉門羹”——李艷英一家知道過建文要來,,“不堪其擾”,把門一鎖,,走了,。
每次前往李艷英家,車程1個多小時,。有一段路還不通車,,需步行半個多小時。
縣上確定的失學孩子開學日子已經迫近,,但李艷英的父母依然在“躲貓貓”,。過建文著急了。
5月18日,,過建文一行又來到李艷英家,。這已經是他三個多月來第十次上門了。李艷英家依然“鐵將軍”把門,。
不甘心,。過建文在村子里開始細細打探,終于獲知了李艷英一家的去向:一家人為“躲學”,,去李艷英的外婆家去了,。過建文又步行一個多小時直赴李艷英外婆家,。
李艷英外婆家的人對過建文的到來似乎很惱火。一大家人圍上來,,表達不滿:不想讀就是不想讀,,為何苦苦相逼?
過建文逐一講道理,,“軟硬兼施”:孩子一輩子“睜眼瞎”,,孩子一輩子就要受苦;孩子讀書不要家里出一分錢,;不讓孩子接受教育,,是違法犯罪。
李艷英的舅舅明顯是“主事”的人,,明白了道理,。
李艷英的媽媽娜華三也終于勉強同意。
趁熱打鐵,。第二天,,過建文徑直去接李艷英上學。未料李艷英的母親娜華三又“生事”:孩子身體有病,,“每天得煮一只雞給她吃”,。對前一天的答應,娜華三后悔了,。
過建文“針鋒相對”:讓我們一起去給孩子檢查,,真要每天吃一只雞,“我來負責”,。
檢查結果:孩子沒有毛病,。娜華三無話可說。
由過建文陪護,,李艷英來到福貢縣“保學”班上學了,。
這是一種特殊的班次:普通教育和職業(yè)教育融合,既上基礎知識課,,又上職業(yè)教育課,。融合班就是為李艷英這樣的大齡孩子開設的。全縣300多個此前沒有“上過一天學”的孩子在一起學習,。
李艷英終于開口對過建文表示感謝:“又能識字,,又能學本領,這種學習我喜歡,。過叔叔,,我喜歡讀書?!?/p>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