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桂梅籌建免費女子高中,,幫1600多名貧困女孩走進大學
大山深處 有位“老師媽媽”(傳承·紅色基因 時代風華)
圖為張桂梅(左)在家訪,。華坪縣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閱讀
一個人,堅持十幾年,,在大山深處辦起一座免費女子高中,,16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改變了人生,。這件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云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做到了,。她說,,支撐著我的,是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抉擇
我想為華坪做些事
【鏡頭一】
6月29日,,云南省授予張桂梅“云嶺楷模”專場發(fā)布會在昆明舉行,。會上,,現(xiàn)場觀眾流著淚數(shù)次集體起立向她致敬。在給張桂梅頒發(fā)榮譽證書時,,頒證人向她深深鞠躬,,表達崇高敬意。
參加完發(fā)布會,,張桂梅就匆匆上車返回麗江華坪縣——高考在即,,她放心不下學校的孩子們。
63歲的張桂梅是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也是各民族學生口中的“老師媽媽”,,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wù)?、全國十佳師德標兵等榮譽。
今年7月,,華坪女子高中又將送走一屆畢業(yè)生,。這所由張桂梅創(chuàng)辦的免費女子高中,連續(xù)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100%,,16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里走出大山,、走進大學。
在很多人看來,,命運對張桂梅并不公平:丈夫患病去世,,自己渾身是病。但她自己卻說:“在華坪的20多年,,是我一生中最精彩的,,這片土地接納了我,給了我一個綻放人生異彩的舞臺,?!?/p>
張桂梅祖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在學生時代,,她是班里的文藝骨干,,曾在演出中扮演“江姐”,最愛唱《紅梅贊》,。最困難時,,張桂梅總會拿江姐等革命先輩激勵自己。
18歲時,,她從家鄉(xiāng)來到云南“支援邊疆”,。開始在林業(yè)企業(yè)做行政,后因林業(yè)子弟學校缺老師,,她轉(zhuǎn)崗從事教學,,還帶出了不錯的畢業(yè)班。再后來,,張桂梅考取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和丈夫到大理教書。1996年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張桂梅離開傷心地大理喜洲,,調(diào)到條件相對較差的麗江華坪中心中學教書,后來又調(diào)到剛組建的民族中學任教,。
1997年4月,,張桂梅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療,。怕剛調(diào)來就給人添麻煩,,也怕耽誤畢業(yè)班,她把診斷書放進抽屜里,,忍著劇痛若無其事地在4個教室之間挪動,,直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院手術(shù),取出的腫瘤有兩公斤多,。
1998年縣里婦代會上,,全體代表和縣領(lǐng)導主動為張桂梅捐款治病,有的代表甚至掏光了衣兜,,沒有留錢坐車,,走幾個小時路回到山里,。
手捧著這山鄉(xiāng)的情義,張桂梅的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為華坪做些事,。”這一堅持,,就是20多年,。從那時起,張桂梅的生命就和華坪,、和教育扶貧連在了一起,。
足跡
11萬公里家訪路
【鏡頭二】
2009年,華坪縣中心鎮(zhèn)河東村,,張桂梅來到學生何先慧家里家訪,。看到何先慧的媽媽衣著單薄,,在地里割韭菜,,張桂梅把身上穿的新棉衣脫給了她。知道這件事后,,何先慧的眼眶濕潤了,。她家境貧困,初中畢業(yè)后沒錢上高中,,是華坪女高接納了她,。
現(xiàn)在,何先慧已經(jīng)是一名中學教師,。每到周末,,她就會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幫忙。只要張老師打一個電話,,她就會無條件支持,。因為她知道,張老師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
在民族中學里,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qū)女孩的素質(zhì),至少可以改變?nèi)?。她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告訴記者,,這所學校能辦起來并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后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jīng)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shè)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墻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guān)心和幫助,,張桂梅都記在心里,。女高學生在校3年,只需付生活費,,這給每個貧困女生家庭免去了不少費用,。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張桂梅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她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qū)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張桂梅還曾在家訪途中摔斷過肋骨。
家訪中,,她曾經(jīng)脫下外套塞給人家,,自己凍成傷寒,也曾帶頭捐出隨身的錢……她說,,華坪女高不是普通的學校,,是黨委政府和山區(qū)貧困群眾的橋梁。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堅持每周開展“五個一”紅色教育——黨員佩戴黨徽上班、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影片,讓理想信念深入人心,。
使命
直面熱土時,,心里不愧
【鏡頭三】
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開學第一天,,天氣很熱,“秋老虎”肆虐,。在僅有一棟樓的女子高中校園,,院壩還沒有硬化。來報到的學生周云麗走進宿舍,,卻發(fā)現(xiàn)每一張床鋪都貼著名字,,更讓人驚訝的是,床上還鋪著涼席,。細心的安排讓周云麗和一起入學的姐姐激動得哭了,,“太不可思議了?!?/p>
3年后,,周云麗以超過一本的分數(shù)順利考入云南師范大學。畢業(yè)后,,周云麗放棄了其他工作機會,,主動回到高中母校,她想像張老師一樣,,當一名好教師,。
十幾年來,張桂梅注重因材施教,,摸索出貧困山區(qū)學生教育的規(guī)律,;她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里,;她通過家訪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后的貧困。
“山里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闭潜兄活w仁愛之心,,張桂梅努力“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她和貧困斗,“挽救一個女孩等于拯救三代人”,;她和疾病斗,,“不能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看病上”;她去家訪,,現(xiàn)場“要求”鄉(xiāng)干部答應給學生家修路,。
她對“外人”慷慨,對自己和家人“吝嗇”,。外甥住院急需用錢,,她卻把“興滇人才獎”的3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華坪縣丁王民族小學建新教學樓。她對學生嘔心瀝血,,卻要求她們“忘了張桂梅和女子高中”……
是什么支撐著張桂梅一路走來,?張桂梅說過:“有人說我愛崗敬業(yè),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著我的,,是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里不愧,?!?/p>
在克服山區(qū)教育的種種困難中,她深深感到,,實現(xiàn)個人理想,,離不開黨委和政府的支持。
又是一年高考時,,張老師的期盼一年年延續(xù)著,,她想看著更多孩子走出大山、走進理想的大學,。這臺“永動機”,,又將不知疲倦地工作了。 (記者 徐元鋒)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