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7月15日電? 題:熱干面:魚米之鄉(xiāng)“搞”了一碗大名鼎鼎的面
新華社記者廖君,、田中全
湖北,,魚米之鄉(xiāng),卻“搞”了一碗好面——熱干面,還入選了湖北省級非遺名錄的傳統(tǒng)技藝名錄。
手抓二兩面條,,用長勺在開水里抖動幾下,撈出倒入碗里,,澆上鹵水,,再依次加入胡蘿卜丁、酸豆角,、小蔥等十多種佐料,,最后淋上一勺香濃的芝麻醬……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熱干面。在武漢“封城”的那段時間里,,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熱干面,是許多武漢市民的念想,。
疫情肆虐期間,,各地的人們時刻惦念著荊楚大地。那幅極具人間煙火氣的各地美食為熱干面加油助威的漫畫,,曾打動無數(shù)人的心:廣東早茶,、山西刀削面,、山東煎餅,、蘭州拉面等都在給武漢熱干面加油,!
“對武漢人而言,沒有什么事是一碗熱干面不能解決的,?!蔽錆h蔡林記執(zhí)行總經(jīng)理王永中告訴記者:“武漢人離不開熱干面,熱干面不僅是他們的糧食,,更是精神上的糧食,。”
2011年6月,,蔡林記熱干面制作技藝入選第三批湖北省級非遺名錄的傳統(tǒng)技藝名錄,。作為武漢熱干面的老字號之一,蔡林記在經(jīng)歷了史上最長時間的打烊后,,3月24日起,,從逐步恢復(fù)線上營業(yè)到開放堂食,再到如今的正常營業(yè),?!安塘钟浽谖錆h市有70多家店鋪,不到兩個月時間,,已全部恢復(fù)營業(yè),。”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熱干面的由來與武漢的地理位置和天氣密不可分,。武漢歷史上有“火爐”的稱號,武漢夏季氣溫高,、時間長,,長期以來人們在面條中加入食用堿以防變質(zhì),這種面被稱為切面,。
20世紀(jì)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人,在關(guān)帝廟一帶賣涼粉和湯面,。由于天氣悶熱,,面賣不完容易變質(zhì),李包就把剩下的面條煮熟撈出,,晾在案板上,。他又不小心將麻油潑在了面條上,隨即靈機一動,,索性把麻油與面條混拌,,再將面條扇涼。售賣的時候,李包將抹油的熟面條放在沸水燙幾下,,濾出水,,加上賣涼粉的佐料,熱氣騰騰,,誘人食欲大增,,有人問他這是什么面,他脫口而出:“熱干面”,。
“后來有個姓蔡的人繼承了前人熱干面制作技藝,,又反復(fù)加以改進,形成了特定的技藝流程,?!蓖跤乐姓f,“只要用筷子將熱干面三轉(zhuǎn)九拌,,熱干面頓時香氣四溢,,拌著清脆的胡蘿卜丁等各種佐料,就成了武漢人終生追隨的味道,?!?/p>
4月8日武漢“解封”后,巷子里飄出來的第一縷香便是熱干面的芝麻醬香,,熱干面成為武漢“復(fù)活”的象征,。
兩個月沒有做生意的羅氏熱干牛肉面創(chuàng)始人羅思偲在“封城”那段時間也沒有閑著,他自拍如何在家自制熱干面的一段視頻放到網(wǎng)上,,被眾多網(wǎng)友點贊和追捧,,他還準(zhǔn)備了一些團購套餐送到社區(qū)?!盁岣擅娌粏螁问呛贸?,更是武漢人給予自己的支持和信心?!?/p>
“熱干面性格‘剛毅’‘不屈服’,,尤其在武漢濕冷的冬天,熱干面經(jīng)得住100度開水的千錘百煉,,又能在低溫下迅速降溫,,并依然保持著自身的韌性。這就像武漢人的性格‘不服周’,、不認(rèn)輸,。”羅思偲說,。
“熱干面是中華荊楚民俗和飲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凝結(jié)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畟鞒胁皇嘏f,,創(chuàng)新不忘本’,我們要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傳播,,讓更多人了解熱干面精神,?!蓖跤乐姓f。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xué)校只剩一名學(xué)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