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農業(yè)農村部“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較預算節(jié)省了3742.58萬元,而用于農村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支出決算為11337.15萬元,,與預算基本持平,支出用于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小城鎮(zhèn)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優(yōu)美鄉(xiāng)鎮(zhèn)及生態(tài)村創(chuàng)建等多個方面,有力改善了農村群眾居住條件,,農村生產生活環(huán)境逐步提升,。圖為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西城鎮(zhèn)金達萊民俗村的朝鮮族民居(5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科學技術部嚴格按照“只減不增”原則編報2019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預算,,最終決算數較年初預算少支出722.73萬元;農業(yè)農村部2019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11218.3萬元,,支出決算為7475.72萬元,,完成預算的66.6%;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9年因公出國(境)費支出較上一年增加1357.88萬元,,主要原因是世界技能大賽當年舉辦,,相應費用增加……
打開財政部網站,登錄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102個中央部門2019年度決算報告已悉數公布,,更新時間均為7月17日。受疫情影響,,財政部改變工作方式,,采取非現場無接觸方式進行決算審核匯總,使得部門決算得以按往常慣例,,在7月中旬如期公開,。
為了便于公眾查閱監(jiān)督,各中央部門年度“賬本”也同步在中國政府網中央預算決算公開專欄及各部門網站公開,。同去年相比,,今年公開決算的部門新增8個,均為機構改革后的新成立部門,。
去年各中央部門究竟花了多少錢,?具體花在哪兒?效果怎么樣,?隨著國家“賬本”越曬越細,,人們關心的這一連串問題有了答案。
用公開回應群眾關切
今年是中央部門連續(xù)公開部門決算的第十個年頭,。
梳理部門決算公開歷程,,公開數量從最初的90個部門增加到現在的102個;公開內容由最初的2張表格增加到現在的8張表,,包括:收入支出決算總表,、收入決算表、支出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等,;由單純地“擺數字”發(fā)展為展示績效和工作成果;公開時間由不同時間發(fā)展到集中在同一天公開,;公開形式由分散公開發(fā)展到同步集中在相同平臺發(fā)布……外界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部門決算公開,讓大家愈發(fā)看得到,、看得懂,、能監(jiān)督”。
“10年來,,中央部門決算公開逐步從‘要我公開’轉變?yōu)椤乙_’,,主動接受社會監(jiān)督,公開數量不斷增加,,公開范圍逐步擴大,,公開內容持續(xù)細化,公開方式不斷優(yōu)化,?!必斦繃鴰焖居嘘P負責人表示。
今年的8張“新面孔”,,來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后的新部門,,分別為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國家移民管理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表明,,中央部門決算公開范圍進一步擴大,,基本做到“應公開盡公開”。
“決算公開部門的動態(tài)調整,,既體現了依法公開原則,,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敝袊斦茖W研究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白景明介紹說,決算公開內容實際上反映出預算改革的全面深化,,特別是預算績效管理和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深化,,使預算管理透明,、更有針對性,更令公眾信服,。
這也是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加快推進的有力注腳,。“預算規(guī)范透明是現代財政制度的關鍵內容,。規(guī)范和透明相互之間有著內在聯系,,規(guī)范性越強,透明度才可能逐步提高,?!痹谒磥恚巴该鞅旧砭褪穷A算管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落實“三公”支出“只減不增”
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凡是中央部門用財政撥款支出的此三類費用,,便是納入中央財政預決算管理的“三公”經費。一直以來,,“三公”經費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壓減“三公”經費,則被視作政府過緊日子的重要舉措,。
據財政部匯總統(tǒng)計,,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48.74億元,比預算數減少32.33億元,,顯示中央部門落實“三公”支出“只減不增”的承諾效果明顯,。
以財政部自身為例,2019年度,,財政部“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5450.48萬元,,支出決算為4613.87萬元,完成預算的84.7%,。財政部表示,,決算數小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和厲行節(jié)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全年實際支出比預算有所節(jié)約,。
不僅是財政部。在過緊日子的要求下,,不少部門2019年“三公”經費實際支出少于年初預算,,一些部門減少約五成。如自然資源部2019年度“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8096.16萬元,,支出決算為4386.3萬元,,完成預算的54.2%,。
再如,國家稅務總局部門決算顯示,,2019年度稅務系統(tǒng)“三公”經費支出12.1億元,,比預算數減少8.3億元,減少40.6%,。對于龐大的數字,,國家稅務總局作出說明,稅務系統(tǒng)“三公”經費支出范圍包括稅務總局本級,、派駐機構,、直屬單位及所屬省、市,、縣稅務局共4040個預算單位,。
2018年完成轉隸的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2019年度“三公”經費支出預算為51128萬元,,支出決算為13715.6萬元,,完成預算的26.83%。其中,,支出的“大頭”在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占“三公”經費的97.10%,主要是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
談及“三公”經費大幅壓減的原因,白景明分析道,,一是各部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三公”經費支出問題,,“厲行節(jié)約、能不花就不花,、能少花就少花”的意識深植于心,;二是各地各部門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比如盡力縮減不必要的公務接待,、出國(境)考察等,;三是群眾監(jiān)督無形中帶來壓力。
花出去的錢,,要看有沒有實效
決算公開不僅要“曬”錢花到哪兒去了,,更大的看點則在于財政支出“有沒有花到刀刃上、有沒有花出實效”,。這就如同老百姓居家過日子,,很多時候問題并不在于花了多少錢,,而是要看這錢花得值不值。
今年初,,財政部印發(fā)《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明確績效評價分為單位自評、部門評價和財政評價三種方式,。財政和部門評價在單位自評基礎上開展,,評價對象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部門評價優(yōu)先選擇部門履職的重大改革發(fā)展項目,,原則上應以5年為周期實現部門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全覆蓋。財政評價優(yōu)先選擇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項目,,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社會關注度高,、實施期長的項目,對重點項目應周期性組織開展績效評價,。
“今年中央部門績效信息公開范圍更廣,、力度更大,績效評價結果公開數量繼續(xù)增加,。”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此前財政部將25個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報告,、394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隨同2019年中央決算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參閱,數量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5%,、48.7%,。其中,25個重點項目涉及資金2027億元,,涵蓋科技,、教育、農業(yè),、公共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
以科技部重點績效評價項目“科技文獻信息專項”為例,專家經由決策,、過程,、產出、效益四方面評價后,,認為項目在多元化信息資源建設,、多渠道集成融合元數據庫建設,、擴大基礎性普惠性文獻信息服務、強化網絡安全管理與運行維護等方面成果較為突出,,因而給出了得分94.5,、評價等級“優(yōu)”的結論。
預算編制,、資金撥付與預算執(zhí)行,、決算和預算績效,是財政資金管理過程中的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國人民大學政策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軒認為,,其中,決算和預算績效評價可以為下一輪預算編制與預算執(zhí)行提供積極的信息反饋和有效的實踐數據,,幫助精準調整預算目標和內容,,使財政資金管理實現閉環(huán)管理。因此,,公開決算和預算績效是持續(xù)改進與創(chuàng)新財政資金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北京大學教授劉怡認為,要建立完善評價結果與預算調整,、改進管理,、完善政策掛鉤機制,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要問責,,低效多壓減,有效多安排,。
永遠都應該過緊日子
6月11日,,各中央部門2020年度預算“出爐”。最鮮明的特點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過緊日子的有關要求,厲行節(jié)約辦一切事業(yè),,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102個中央部門將壓減“三公”經費總計超過20億元,相當于較2019年壓縮了30%,。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財政部在2020年的財政政策重點中提及,基本民生支出要只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要切實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堅決壓減,嚴禁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嚴禁鋪張浪費,。中央政府部門帶頭過緊日子,,中央本級支出下降0.2%,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財政資金要大力提質增效,,務必精打細算,把錢用在刀刃上,。
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確定,,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一般性支出主要是指黨政機關維持運轉或是履行職能所需的費用,,不僅包括“三公”經費,還包括辦公樓和業(yè)務用房建設及修繕支出,、會議費,、辦公設備購置費、差旅費等,。
“過緊日子,,核心是會當家,會用資金,,節(jié)約集約管理和使用財政資金,。”俞明軒認為,,政府部門帶頭過緊日子,,體現了共度時艱的決心和勇氣,,可以促進全社會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風氣,,起到帶頭示范作用?!霸趯嵺`中,,要根據預算績效和相關依據,該保障的充分保障到位,,該壓減的毫不留情壓減,。”他特別強調,。
“就‘三公’經費而言,,并非最小化就是最優(yōu)化,。實際上,財政支出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是有沒有必要,、能不能承受,。‘三公’經費也是保障公共產品供給的必要支出,?!卑拙懊髋e了個例子,比如公檢法部門的特種用車,,就應該達到一定的標準,,再如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一些有必要的國際會議,、談判,,都不可避免需要支出經費。
“事實上,,‘三公’經費在總的財政支出中占比很小,。政府永遠都應該過緊日子,但是僅僅依靠壓減‘三公’經費是不夠的,?!卑拙懊髡J為。
對此,,他給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樹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意識,爭取以最低的成本保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公共產品供給,;二是建立績效管理主體責任制,,單位和部門作為預算編制執(zhí)行的主體,其主要負責人必須有績效理念,,對項目支出的收益,、效果必須予以重點考量,對于績效評價結果應該承擔相應責任,;三是優(yōu)化支出標準體系建設,,也就是辦什么事應該有相應的財政支出標準,這方面還有提升空間,。
近年來,,不少學者認為,政府過緊日子,,不僅是財政管理的變革,,更是行政管理體制的變革,必須從制度上下功夫。在我國,,從中央到地方乃至縣級財政都有上百個一級預算單位,,每個一級預算單位都有完整的管理機構體系。這使得各部門基本支出齊頭并進增長,,容易造成財政資金使用集約效應不高,。
在白景明看來,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還需尋找治本之策,。繼續(xù)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深化事業(yè)單位改革,擴大資金使用集約效應,,是已被實踐證明的可行之道,。前者通過減并一級預算單位數量,從根本上拓展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空間,,如中央層面數據顯示機構物業(yè)費支出居高不下,,而中央黨校和國家行政學院合并后物業(yè)費則從1900萬元降至1100萬元。目前部門內部事業(yè)單位數量多,,運行成本耗費大,,有必要大力推進歸并部門內部職能相近的事業(yè)單位,釋放資金使用集約效應空間,。
此外,,他尤為看重“放管服”改革?!斑^去,,審批往往連帶著各種收費。雖然說是收支兩條線,,但實際上行政事業(yè)性收費還有一定規(guī)模最終回流到了收費主體部門,。如今,我們砍掉了一些不合理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本身就節(jié)約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依然很有必要?!?(管筱璞)?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