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0月2日電 題:曲拉:從未上過學的農牧民科技特派員
新華社記者薛文獻,、格桑朗杰
清晨,,昌都市邊壩縣草卡鎮(zhèn)籠罩在綿綿秋雨中,雨滴不停地敲打在塑料大棚上,。大棚內,,一位身著藏裝的婦女,,正在給5位村民講解草莓種植的要領。
她叫曲拉,,是草卡鎮(zhèn)東托社區(qū)的居民,。
“以前沒有種過草莓,不知道能不能種好,?!币晃唤兴睦式宓拇迕褚贿厡W著把一條側枝掐斷,一邊請教曲拉這樣做對不對,,“現(xiàn)在有老師手把手教,,我相信很快就能上手了?!?/p>
身著黑色藏裝,,紅藍相間的發(fā)繩將頭發(fā)盤起,60歲出頭的曲拉顯得精神,、干練,。來大棚之前,她到縣里參加了婦聯(lián)組織的活動,,獲頒“最美巾幗奮斗者·70人70事”獎杯,。
曲拉還有一個響亮的身份——“農牧民科技特派員”。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科技特派員,,竟然連一天學都沒上過。
1958年出生的曲拉,,在6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因為家里負擔重、缺勞力,,干活利索的她,,只好留在家里操持家務,讓其他兄妹去讀書,。
從12歲起,,曲拉曾給人當了6年的保姆,也學會了說一些漢語,。20歲時,,她結婚成家,逐漸對種植產生興趣。
2010年,,邊壩縣聘請的兩位內地技術人員來到草卡鎮(zhèn),,培訓村民蔬菜種植技術,曲拉迎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機遇,。
“技術人員教我們育苗,、移栽、間苗,、施肥,、授粉等,我不識字,,必須用心記,。”除了跟技術員學,,曲拉還抽空跑到附近的漢族種植戶那里學習,、取經。
學習一年后,,曲拉在縣里免費提供的大棚內自種蔬菜,。自認為學會了種菜的她,一出手就遭遇了“挫折”,。
“我種了萵筍,,因為沒有把握好株距,種得太密了,,長出來又細又長,,還開著黃花,都快要抵到大棚頂部了,?!鼻贿叡犬嬛n筍的長度,一邊哈哈笑起來,。
她種的黃瓜,,因為通風口開大了,氣溫過低,,葉子變黃,,掛果小,;白菜起了蚜蟲,;蔥葉黃了,才發(fā)現(xiàn)收割晚了,;栽青椒時沒有用藥,,根部腐爛……
面對困難,,曲拉沒有放棄,。每遇到一個新的問題,,她就跑去找技術員,或者到就近的漢族種植戶那里請教,,難關一個個被攻克,。
第一年試種,曲拉賣菜賺了近4000元,?!氨M管有點少,但是自己種的,,還是很滿足,。”她說,。之后的兩年,,曲拉每年都嘗試一些新品種,會種的菜越來越多,。
從2014年起,,曲拉又承租了3個大棚,種了葡萄,、花菜,、蓮花白、西瓜等十幾個品種,。
為了種好菜,,曲拉一年四季幾乎每天都要往大棚里跑:“有時身體不舒服,早上吃藥,,下午好點了就去,。忙的時候,中午飯都是在大棚里吃的,?!?/p>
經過幾年的實踐,曲拉已經成為草卡鎮(zhèn)種菜技術最好的居民之一,。2016年,,她成功獲評農牧民科技特派員,開始擔負起培訓,、教授農牧民蔬菜種植技術的重任,。曲拉因此每年能拿到6000元的工資。
2016年,,曲拉三次前往邊壩縣邊壩鎮(zhèn),,挨家挨戶查看120多戶庭院溫室,,手把手教授農牧民種植技術。發(fā)現(xiàn)育苗低溫問題,,曲拉教他們用二膜來保溫,;看到有人把黃瓜的多個莖條捆在一起,她耐心示范正確的吊繩方式,。
2017年,,她技術指導邊壩縣都瓦鄉(xiāng)扎根村10座蔬菜大棚,在蔬菜生長的關鍵階段,,她每周至少要去一次,;2018年,她負責熱玉鄉(xiāng)熱玉村和嘎貢村的32座大棚,;2019年,,她負責邊壩鎮(zhèn)夏林村的20座大棚……
近四年時間,經曲拉培訓學會蔬菜種植的當地農牧民,,有600多戶,、700余人。
邊壩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旺扎說,,近年來,,邊壩縣積極發(fā)展蔬菜種植產業(yè),在草卡鎮(zhèn)建設高效日光溫室185座,,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年蔬菜供應量達300多噸,年產值310多萬元,,惠及群眾195戶,、97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339人,。
談起今后的打算,曲拉仍是志氣滿滿:“趁現(xiàn)在身體還好,,要學習更多水果種植技術,,讓更多群眾受益?!?/p>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