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0月17日電(記者盧羨婷、林凡詩)清風徐來,,農田悠悠,,入秋后的南方小鎮(zhèn)有了些許涼意,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鎮(zhèn)莊埠村崇德國學館,,幾個村民正在聊天,。
嶄新的國學館原本是村里的舊祠堂和廢棄的小學校舍。新時代文明實踐號角在瑤鄉(xiāng)吹響以來,,莊埠村積極響應,,將連片舊建筑盤活,建設弘揚主旋律,、凝聚干群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
“以前村里矛盾糾紛多,大家各顧各的,,沒有凝聚力,,近年來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深入推進,村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鼻f埠村駐村第一書記段宗元說。
莊埠村居住著瑤,、壯,、漢等多個民族,總人口378戶1401人,。2019年5月,,崇德國學館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積約2700平方米,包括可容納160人上課的階梯教室,、展示廳等,。
村里還成立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聯合會,依托崇德國學館,,組建了80多人的傳統(tǒng)文化義工隊及50人的威風鑼鼓隊,,并邀請老師開展國學教育。
李丹是恭城縣中華傳統(tǒng)文化講師團講師,,多次來到莊埠村開展活動,,她對村子的變化感觸頗深:“莊埠村非常重視傳統(tǒng)文化學習,從前我們送活動下鄉(xiāng),,現在他們主動邀請我們來上課,。”
常年外出打工的彭秋英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留在村里,,“以前村里文化活動少,,如今有了國學講堂,到了節(jié)假日就開展活動,,把大家聚在一起,,歸屬感和幸福感都提升了?!彼f,,村里還開展選樹好媳婦、好公婆等身邊典型和尋找“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大家都很重視,,踴躍參與。
崇德國學館開館至今,,已舉辦20多期講座,。除思想道德講座、法制講座,、傳統(tǒng)文化講座外,,還有農村實用技術講座等,以此推動莊埠村不斷完善村規(guī)民約,、村民理事會等制度,,實現治理有章法、鄉(xiāng)村有變化,、群眾有收獲的目標,。
不久前,一輛外來汽車駛入村道時,,不小心軋死了一只雞,。雞的主人鄧桂英已經84歲,,她不僅沒有找“肇事司機”麻煩,反而連連表達歉意,,“馬路是車子和人走的,,不是雞鴨走的,如果路上出現了雞,,那是因為我們沒有把雞關好,。”
莊埠村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引導群眾,,村風民風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此外,,村里通過開展農業(yè)種養(yǎng)實用技術講座等,培養(yǎng)出一批批“田秀才”“土專家”,。
“國學館讓群眾既富了腦袋,、又富了口袋,真正成為傳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和動員,、激勵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力平臺,。”恭城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征祥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