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8月5日報道了山西霍州市85歲老黨員郝郁民與習近平總書記因一封投訴信“結識”的故事:27年前,,郝郁民等3人出差時從福州去溫州,,買的是“豪華大巴”票,,卻被騙,、被逼上了“苦不堪言”的普通客車,,與車主交涉,,車主卻態(tài)度蠻橫惡劣。被激怒了的他們,,寫了一封“中共福州市委書記收”的投訴信,。他們本來“不相信一個市委書記能管這樣的小事”,沒想到,,很快就收到福州市委辦公廳的回函,,說市委書記習近平已批請有關部門認真查處;他們“更沒想到”的是,,隨后幾天就收到了一系列讓他們“滿意為止”的處理“反饋”,。
把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看到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就要管,、馬上就辦,,“眼里容不得沙子”……習近平與一封群眾來信的故事,教科書般示范領導干部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結合正在進行的主題教育,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對照這個故事,,檢視自己對待人民群眾到底有沒有“初心”,。
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不如意”,感到不平或無力無助時,,往往要找黨和政府,、找干部,或批評投訴或求援求助,。這是因為,,他們相信我們黨是有為民初心的黨,我們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們的領導干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官不避事”的干部。為群眾排憂解難,,群眾利益受到損害時主持公道,、馬上就辦,這是領導干部職責所系的分內事,,任何推諉塞責,,任何麻木冷漠,都背離了黨的宗旨,,都有辱使命,。即便一些群眾投訴和批評時發(fā)出“逆耳”之聲,再難聽,也要以端正的態(tài)度對待,,不能動輒把批評者當“鬧事者”“別有用心之人”,。須知,遭遇不平之事,,群眾愿意投訴,,說明他們對政府部門主持公道有信心,說明他們對在制度框架內化解矛盾有信心,。
問題恰恰在于,,少數(shù)領導干部把找他們解決問題的群眾當作“麻煩制造者”,不善于解決問題卻善于“解決提問題的人”,。還有一些地方一些部門習慣性地“捂蓋子”,,讓原本簡單的問題變復雜,結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凡此種種,都是忘了初心使命,,都應該深刻檢視并整改,。
相信習近平與一封群眾來信的故事,會讓各級領導干部受到深刻教育,。新華社報道中有一個細節(jié),,當年與郝郁民一起去福州考察的張玉生,后來在擔任霍州市宗教局局長期間,,有個宗教場所放炮炸傷了一個小孩的眼睛,,他沒像以前那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是受到習近平同志對待群眾投訴的啟迪,,通過多方調查、做工作,,幫那一家人拿到了賠償,。張玉生還舉一反三,組織所有宗教場所負責人進行了安全培訓,。
最近幾天,,江蘇徐州豐縣小學教師李秀娟寫“絕筆信”事件,引發(fā)輿論熱議,。盡管目前事實真相還有待進一步厘清,,但不管怎樣,同樣是孩子的眼睛受傷,,試想,,當初當?shù)赜嘘P部門和干部,如果能像從親身經(jīng)歷中得到習近平同志教育啟迪的張玉生那樣,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事情的演變會不會有所不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就是榜樣,。一滴水可以看見太陽,。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該把習近平與一封群眾來信的故事當作最好的教材,,認真對照,深刻檢視,,在靈魂深處上一堂初心為民的“特殊黨課”,。(易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