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俄羅斯索契2月6日電(記者徐劍梅 孟娜 岳連國)
???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
索契也有中國丹橘,,歷經(jīng)80年歲月淘洗而成傳奇,。
為著這棵樹,索契人單獨建造了一座博物館,。
為著這棵樹,,托爾斯泰、歌德,、安徒生故鄉(xiāng)的泥土,,曾被專程攜來,鄭重撒在樹根上,。
若非親眼看見,,實在難以相信——在黑海冬日的艷陽下,枝椏密織,、綠葉舒展,,果實沉甸,樹冠盛大而華美,。
最神奇的是滿樹掛的果,,從淺黃、燦金到亮紅,,從中國柑橘到意大利檸檬,、西班牙橙子和北美洲蜜柚……枝葉交纏,難分彼此,,親親密密地生長在一起,,儼如完全同根而生。
這是一棵“友誼樹”,,匯聚了全世界和平與友好的情誼,,講解員柳波芙告訴記者。
樹的傳奇,,源于人的夢想,。
若能穿越回80年前的春天、緊鄰索契中央植物園的向陽坡地,,或許你會看到一位年輕的俄羅斯育種學家——費奧多爾·佐林,。他正忙著挖坑澆水,細心種下一棵細小的中國柑橘樹苗,,夢想通過嫁接實驗,,培育出能在索契存活的柑橘樹種。
這個夢想并不容易實現(xiàn),。索契地處北緯43度35分,,而世界柑橘主要分布在北緯35度以南,。據(jù)介紹,早在19世紀末,,索契人就曾引種柑橘,,卻沒能熬過寒冷的冬天。
但這棵細小的中國柑橘樹苗,,神奇地在索契扎下了根,,年復一年地開花結果,圓了索契人種植柑橘的夢想,。
早年,,只是佐林自己喜愛在這棵樹上進行嫁接實驗。1940年,,一位極地科考人員探訪時親自動手嫁接,,從此,世界各地人士造訪索契時,,不約而同地帶來本國的樹種和泥土,。到1957年,這棵樹正式擁有了友誼樹的美名,。后來,,因為送給它的各國禮物太多,索契人又專門建造了一座博物館——友誼樹花園博物館,。
如今,,80年前的中國橘樹,原根雖消失,,新橘又生長,,索契人還在原地補種了數(shù)棵柑橘屬樹苗,方寸之地實已成林,。如果只看樹冠,,它們完全就像是一棵樹,而索契人,,也仍然把它稱為一棵樹——一棵滿載世界和平與友好情誼的樹,。
“友誼樹”旁,立有一塊高大的銀色金屬牌,,用英俄兩種文字刻滿國家和地區(qū)的名字,,最上面的文字說明寫道:“來自16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在這棵友誼樹上進行過紀念性的嫁接,?!?/p>
“整個世界都和平地生活在一棵樹上,樹下的土壤也來自整個世界,,”柳波芙說,。
今日索契,,生長著很多柑橘樹,而在友誼樹花園,,還生長著更多移栽自中國的花木——銀杏、彌猴桃,、棕櫚,、金橘、枸橘……
一棵中國橘樹演繹的傳奇,,遠遠超越了栽培者最初的夢想,。但運命唯所遇,豈當真循環(huán)不可尋,?
命運的風,,讓中國的丹橘在索契開花結果,演繹如此傳奇,,追根究底,,恐怕與它突破生存常規(guī)的頑強,與它嫁接后共生共榮的安然,,密切相關,。
正是這樣和平而堅強的特質(zhì),使它成為一個溫暖而美麗的傳奇,,成為“世界和平與友誼的信使”,,帶給世人和平與友誼的啟示。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