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馬德里4月22日電 專訪:“不知道哪本書會在未來煥發(fā)出價值”——專訪西班牙國家圖書館文化處主任阿爾韋羅
新華社記者郭求達
高大的深色鏤花木門,精美的大理石雕塑,成排懸掛的油畫,,空曠的大廳里低垂的水晶吊燈。走進西班牙國家圖書館仿佛進入了一座宮殿,,讓人腳步都不由得放輕。而在長長的走廊里,,米格爾·阿爾韋羅卻總是大步流星——身為圖書館文化處主任,,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他忙得不亦樂乎,。
“最近我們會舉辦一系列展覽,、論壇,并在國家廣播電臺做專題節(jié)目,,”阿爾韋羅說,,“國家圖書館保存了西班牙的書寫遺產(chǎn)和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是博物館,、展覽館,、音樂廳。我希望能讓公眾意識到這座圖書館是屬于他們的,?!?/p>
西班牙國家圖書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712年,最早是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五世建立的皇家圖書館,,1836年變成國有機構,,1896年首次向公眾開放。
圖書館目前館藏圖書,、古籍、報刊,、藝術品和光盤等4000萬件(冊),,既有當年出版的最新期刊,也有公元9世紀的拉丁文手抄本,。西班牙每年新出版7萬種圖書,,法律規(guī)定,每種圖書必須在國家圖書館收藏,。
為什么全部收藏,?“因為我們不知道哪本書會在未來煥發(fā)出價值。比如我最喜歡的作家卡夫卡,,生前可是籍籍無名啊,。”阿爾韋羅笑著說。
在阿爾韋羅看來,,圖書館連接著歷史與未來,。“這里保存著國家的傳統(tǒng),,音樂的,、科學的、文學的傳統(tǒng),。如果你想研究17世紀的西班牙,,你就要來國家圖書館。另一方面,,依靠數(shù)字化技術,,讀者可以在網(wǎng)上瀏覽我們的收藏。我希望以后可以在數(shù)字化資源上和中國合作,,讓兩國讀者相距萬里也能共享兩種文明的碩果,。”
然而,,網(wǎng)絡的發(fā)展也讓圖書館乃至閱讀本身面臨新的挑戰(zhàn),。“如今,,普通人的閱讀量超過史上任何時期,,但閱讀深度卻不及史上任何時期。畢竟,,讀一本好書要有坐得住幾小時的耐心,,”阿爾韋羅說,“但我認為,,如果一個人不讀書,,他的生命中就缺了重要的一部分——在這個飛速變化的社會里,不變的是那些經(jīng)典作品,?!?/p>
提到經(jīng)典,西班牙人都會想到《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這位作家的名字就刻在西班牙國家圖書館閱覽廳的墻上,。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正是這位文豪的逝世紀念日。在阿爾韋羅看來,,塞萬提斯從未過時,,因為他創(chuàng)造的文學形象至今仍然鮮活。
“1605年《堂吉訶德》出版,,很快就風靡西班牙并被翻譯成外語,。堂吉訶德早已超越了文學形象,,成為一種社會符號?!?/p>
在圖書館工作的阿爾韋羅最喜歡的就是這里的讀者,。“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走進圖書館都不是出于偶然,。所有愛閱讀的人都會在圖書館找到他們的歸屬感?!?/p>
-
孔子誕辰日南京舉行8小時讀書接力致敬經(jīng)典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28日,南京夫子廟小學的學生們在孔子后人孔慶茂的帶領下抑揚頓挫地誦讀《論語》節(jié)選,。2017-09-28 21:41:06
-
“和你一起讀世界”世界讀書日朗誦會在京舉行
22日晚,,“和你一起讀世界”世界讀書日朗誦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隆重舉行。2017-04-23 23:13:30
-
新華社“領讀者計劃”公益讀書活動引領“世界讀書日”
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新華社推出“領讀者計劃”系列公益讀書活動,,贏得廣泛關注。2017-04-23 23:11:53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