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人們喝水休息,。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題:切膚之“熱”考驗人類抉擇
新華社記者楊駿
“天氣這么熱,,是北極熊先死,還是企鵝先死,?”面對孩子的童稚之問,,大人往往也不知怎么回答為好。畢竟,,現(xiàn)實并不讓人樂觀,,童稚之問背后是攸關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刻憂思。
山火蔓延,、良田變焦土,、高溫致死案例頻發(fā)……一段時間以來,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部非洲,四大洲同時“發(fā)高燒”,,北極圈個別地方出現(xiàn)30攝氏度以上高溫,。切膚之“熱”,考驗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和決斷,,背后是一場攸關人類未來的抉擇,。
從極寒到颶風高發(fā),再到熱浪,,大氣環(huán)流異常,、厄爾尼諾現(xiàn)象等都曾搗過亂。全球氣候專家普遍看法是,,極端天氣頻發(fā)與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有關,。換言之,全球變暖可能是罪魁,。
8月3日,,在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qū),行人從街邊的降溫噴霧設施下走過,。 近來東京高溫天氣持續(xù),,一些公共場合設置解暑設施幫助人們防暑降溫。 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
世界氣象組織這幾年不斷重復的一個判斷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今后極端天氣現(xiàn)象將更為頻繁,強度更大,,影響范圍更廣,。應對氣候變化,是果斷行動還是無所作為,?
首先需要“統(tǒng)一思想”,。近一兩年,圍繞氣候變化問題的雜音不斷,,一些人認為,,這些現(xiàn)象是否為人類活動所致尚存疑問,全球可繼續(xù)邁著以往的舞步,,繼續(xù)擁抱煤炭,、石油等“過去”的能源,甚至從氣候變化公約“退群”,。這真的可行嗎,?
常識告訴我們,不能拿人類的生存和長遠發(fā)展作賭注,,不能繼續(xù)無視地球發(fā)出的警訊,。全球近3000名科學家參與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2007年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認為,,地球正在變暖并將對環(huán)境產生重大影響。而2014年該機構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對氣候系統(tǒng)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8月3日,在英國倫敦特拉法加廣場,,人們在噴泉池里玩耍降溫,。新華社發(fā)(蒂姆·愛爾蘭攝)
不承認這些事實和科研結果,只會得出錯誤的判斷,,由此制定的政策可能后果難料,。
是各盡所能,還是損人利己,?是共同發(fā)展,,還是狹隘對立?這不僅關系到推進氣候談判,,更是探索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和治理模式,、處理國際關系需要思考的深層次問題。
未雨綢繆方能處變不驚,。我們目前或許還無法控制極端天氣,,但至少可以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抗災自救意識,、建立完備預警體系和常態(tài)化應急處理系統(tǒng),,以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
面對氣候變化這一人類共同的挑戰(zhàn),,各國應該凝聚共識與決心,,以集體智慧謀互惠共贏良策,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實現(xiàn)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建設人類美好家園作出各自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