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1月16日電 專訪:世界需要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發(fā)揮領導作用——訪紀錄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主持人邁克爾·伍德
新華社記者桂濤 楊婉晨
英國歷史學家,、紀錄片《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主持人兼撰稿人邁克爾·伍德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如何應對環(huán)境問題將對中國的未來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去年12月在中國推出,,目前正在重新制作剪輯,準備在歐美等地播出,。
在這部紀錄片中,,伍德通過實地走訪、采訪親歷者等方式,,講述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與變化,,包括小崗村的故事、中國高鐵,、中國綠色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及中國教育等方面內容,。其中,在《綠色中國夢》這集中,,紀錄片特別關注了中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公眾不斷增強的環(huán)保意識,。
伍德說,環(huán)境特別是氣候變化是人類未來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在這一進程中扮演獨特角色,世界需要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發(fā)揮領導作用,。
紀錄片中涉及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政策及目標,、減排的技術和成果、環(huán)保法律的修改以及社交媒體,、科技公司等在加強公眾環(huán)保意識方面發(fā)揮的作用等,。
伍德說,中國已經意識到需要在環(huán)境政策上做出轉變,,因為這事關經濟發(fā)展與政治穩(wěn)定,,也將是決定中國未來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國家整體變化太大了,,已經成為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偉大而復雜的故事,”伍德說,,“我所接觸的每一個寫過鄧小平傳記的西方專家都認為,市場經濟對中國十分有益,,帶來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脫貧,。”
伍德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常在中國走訪,。為了拍攝《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他除了在英國、美國采訪外,,還走訪了中國廣東,、北京、安徽,、上海等地,。
他認為,西方人對今天的中國有很多刻板印象,,誤解很多,。
“首先我對中國沒有偏見,在講述中國故事的時候,,我會像講述德國,、英國的故事一樣,不存偏見,?!彼f,“其次作為歷史學家,,我更善于全面地看問題,、歷史地看問題?!?/p>
“我去安徽鄉(xiāng)下,,采訪小崗村的農民和他們簽下的包產到戶‘生死狀’;去采訪鄧小平南方之行的‘首席接待官’陳開枝,;去溫州與拿到第一份營業(yè)執(zhí)照的女士交談,;站在香港對面的海角上,在如今堆滿集裝箱的港口講述深圳的故事,?!彼f,“這樣才能向西方講好改革開放這樣一個復雜的故事,,特別是在教育,、科技、環(huán)境、商業(yè)方面的問題,?!?/p>
伍德建議,中國導演要向西方講好改革開放這個“偉大而復雜”的故事,,有必要學習西方影片制作人的拍攝方法,。他同時強調,擁有自己的敘事方式對中國而言十分重要,。中國人需要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敘述方式,,講述屬于中國的世界故事。
伍德畢業(yè)于牛津大學,,現(xiàn)任曼徹斯特大學公共歷史學教授,,曾制作并主持了超過120部紀錄片,包括《中華的故事》《追尋文明的起源》《亞歷山大東征傳奇》《印度的故事》等,。
由他撰稿并主持,、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公共電視網(wǎng)聯(lián)合制作的中國歷史與文化紀錄片《中華的故事》2016年播出,該片從普通中國人的視角,,講述了中國從古代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歷史變遷,,在英美等地深受歡迎。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