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至31日,,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兩天時間,,中美雙方在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指引下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雙方還明確了下一步磋商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過去10個多月,,中美經貿摩擦幾經起伏。如今,,中美雙方經濟團隊通過坦誠,、具體、建設性的討論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讓國內外很多希望盡快結束這場紛爭的人們感到高興,。不過要看到,對中方在磋商中是否應該作出承諾回應美方關切依然存在部分疑慮,。這既沒有看到中方自始至終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堅定立場,,也沒有認識到中國擴大開放方略并不會因外部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眼下正在進行的中美經貿磋商,,在堅決維護我國核心利益的同時,,應視為我們以開放促改革,推進高質量發(fā)展的契機,,我們需要穩(wěn)妥地利用好這個契機來推進改革開放,,特別是要在機遇和挑戰(zhàn)共存的局面之中正視危機、妥處風險,、把握機遇,。這不僅要求我們牢牢堅守國家核心利益不動搖,更需要用好衡量中美經貿磋商進展的三把“尺子”,,有意識地利用一切“?!敝兄皺C”來做強做大自己。
第一把“尺子”,,要看是否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判斷。中方愿意根據國內市場和人民的需要擴大進口,,包括將有力度地擴大自美農產品,、能源產品、工業(yè)制成品,、服務產品進口,,這有利于滿足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其根本出發(fā)點和著眼點是落在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大局之上,。
第二把“尺子”,,要看是否能夠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核心訴求在于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fā)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fā)展也只能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只有以開放促改革,,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guī)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才能真正促成中國經濟從“大”到“強”的轉變。
第三把“尺子”,,要看是否符合合作共贏的發(fā)展理念,。2017年以來,世界經濟逐漸步入危機后的深度調整階段,,保護主義不斷升溫,,經濟全球化遇到波折,對世界經濟增長造成直接威脅,。對此,,中國積極倡導堅持合作共贏的發(fā)展理念加以解決。這不僅充分體現了中國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大國責任和擔當,,也是中國傳統(tǒng)智慧在當代世界發(fā)展中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極具針對性。以擴大開放為例,,一方面契合了國際社會對拓展中國市場、搭乘中國發(fā)展“快車”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則契合了中國在經濟結構加快調整背景下對優(yōu)質,、特色商品和服務的旺盛需求,這是合作共贏理念的最好詮釋,。只有共贏的世界,,才有美好的未來。
對中國而言,,用好衡量中美經貿磋商進展的“尺子”,,其核心思路在于“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這也是中方在中美經貿磋商中所要堅持的“中國節(jié)奏”,。無論最終談判結果怎么樣,,只要我們保持戰(zhàn)略定力,抓住有利契機,,下大氣力解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國經濟就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總之,,中美經貿磋商能取得當前積極進展來之不易,,雙方應牢牢把握眼下的重要機遇,,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珍惜已經取得的積極進展,,爭取收獲更多積極成果,,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盡快回到正常軌道。(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