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法國迪納爾4月6日電 國際觀察:七國集團外長會:共識少 “寒意”濃
新華社記者 徐永春 應強
七國集團外長會6日在法國西北部城市迪納爾閉幕。七國外長表示,,將加強在反恐,、網(wǎng)絡安全、非洲維和等領域的合作,。但在巴以問題以及與伊朗關系問題上,,七國集團內(nèi)部仍存在明顯分歧,未能達成實質(zhì)性共識,。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缺席也令本次外長會蒙上陰影,。
分析人士認為,當今國際格局正在發(fā)生改變,,七國集團在國際舞臺上日趨式微,,其內(nèi)部凝聚力減弱,尤其美歐之間齟齬不斷更讓這一“小團體”共識難尋,。
重大議題共識難
鑒于去年加拿大七國集團峰會因美歐,、美加矛盾導致“不歡而散”的尷尬,本次法國舉辦的七國集團外長會避開關稅與貿(mào)易,、氣候變化等分歧巨大的議題,,轉而側重討論反恐、網(wǎng)絡安全,、非洲局勢,、男女平等等具體問題。
本次外長會后發(fā)布的新聞公報洋洋灑灑近30頁,,內(nèi)容涵蓋國際秩序,、地區(qū)沖突、核不擴散和裁軍,、反恐和安全以及聯(lián)合國機構改革等諸多方面,。此外,七國集團外長還發(fā)布三份聯(lián)合聲明,,涉及網(wǎng)絡安全,、保障婦女權益及非洲地區(qū)安全等問題。然而,,有觀察人士指出,,這些公報和聲明,貌似面面俱到,,但內(nèi)容大多是老調(diào)重彈,,缺乏重點和亮點。
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研究員多米尼克·莫伊西認為此次會議成果令人失望,,因為各成員國只對部分技術性或區(qū)域性議題達成妥協(xié),,而在重大熱點議題上難以形成共識,。
莫伊西說,從七國集團的歐洲成員國來看,,法德似乎更有共鳴,,而英國正疲于應對“脫歐”困局,無暇顧及其他,,可見歐洲自身也難以形成合力,。
美歐矛盾添“寒意”
美國國務卿的缺席,成為此次外長會的一個輿論焦點,。代替蓬佩奧出席會議的是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沙利文,。盡管其他各國外長盡力為蓬佩奧缺席“打圓場”,稱美歐關系“依然牢固”,,但媒體普遍認為,,蓬佩奧的缺席反映出美歐關系緊張。
近兩年來,,美歐多次鬧矛盾,,令七國集團內(nèi)部裂痕不斷加深。美國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并搬遷美國駐以使館,,還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這些舉動都遭到法英等國的反對。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xié)議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xié)定》,,還屢屢就貿(mào)易問題向歐洲發(fā)難,,也讓歐洲各國感到難以接受。
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在七國集團外長會結束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在巴以沖突和對伊朗關系問題上,,七國集團外長存在分歧,。”
作為東道國的外長,,勒德里昂沒有粉飾之舉,,而是直接道出了集團內(nèi)部的分歧。
勒德里昂還說:“法國,、德國,、加拿大和日本外長對多邊主義重要性達成共識,呼吁維護和振興多邊主義,,以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議題,。”而他并未提及美國的立場,。
此次外長會5日開幕當天陰雨綿綿,。雖然勒德里昂引用法國諺語希望會議成為“雨中的幸福婚禮”,,但來自大西洋的冷風讓與會者感受到的無疑是陣陣“寒意”,。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