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仰光6月5日電 通訊:“這是對胞波情誼的最好詮釋”——緬甸翻譯志愿者眼中的中緬合作抗疫
新華社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
從4月初到5月末,,中國共派遣了三批醫(yī)療隊員到緬甸協(xié)助抗疫,。數(shù)十天的時間里,,中國專家們冒著酷暑分秒必爭、行程滿檔,,在這群“逆行者”的身旁,,始終有一批默默奉獻的翻譯志愿者。
35歲的郭兆永是這個翻譯志愿者團隊的招募人,。他是出生在緬甸的華裔,,畢業(yè)于醫(yī)學專業(yè)。4月6日,,緬甸衛(wèi)生和體育部官員緊急聯(lián)系了郭兆永,,希望他在一天內盡快組建一支翻譯志愿者團隊。
志愿者征集令通過微信群和社交媒體發(fā)布后,,僅一個多小時就收到20人報名,。第二天更是接到了百余通報名電話。
“當時有兩個中國人說一定要來幫忙,,雖然不會緬語,,哪怕幫忙開車或者打雜都行?!惫子勒f,。
當時緬甸多個城市已經(jīng)宣布4月7日起封城,,但中國“逆行者”鼓舞了志愿者們的熱情。郭兆永說:“那時候當?shù)卦S多人都擔心得要命,,但偏偏就是中國,,在緬甸最需要的時候雪中送炭,向緬甸派遣醫(yī)療隊和捐贈醫(yī)療物資,?!?/p>
考慮到服務專家組的專業(yè)性和安全因素,郭兆永從120多名報名的志愿者中選擇了25名有醫(yī)學背景或在仰光居住的,,并根據(jù)專家組的需求,,分為臨床組、疾控組,、中醫(yī)組和檢驗檢疫組,,輪班值班。他們來自緬甸和中國,,年齡最小的才18歲,。
雖說是翻譯志愿者,但他們還承擔起了與衛(wèi)生部門溝通,、確定行程,、安排車輛等后勤工作。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志愿者們充滿了成就感,。郭兆永說,緬甸的醫(yī)生們說,,他們覺得中國專家提供的很多經(jīng)驗是之前完全想不到的,,但是操作起來很簡單,策略和專業(yè)角度都啟發(fā)良多,。
郭兆永記憶深刻的還有幾個細節(jié):專家組每天都為所有志愿者提供了防護設備,,并細心地指導穿戴?!皩<医M組長楊麗娟說,,會百分之百保護好志愿者安全,會提供防護裝備并教志愿者穿戴,?!?/p>
當要進入一些危險地方時,專家組就說:“志愿者就不用進去了,,我們進去就可以了”,。郭兆永說,志愿者的心被瞬間暖化了。
郭兆永說,,志愿者和專家組一樣,,經(jīng)常早上5點起床,,夜里12點多才休息,。
自認為年輕力壯的郭兆永做了5天志愿者后,每天滿負荷工作使他出現(xiàn)了輕微的喉嚨痛,,頓時“壓力山大”,,擔心自己被感染了。他趁著專家組去曼德勒調研,,在仰光自我隔離并吃藥治療,。
當專家組返回仰光時,他喉嚨康復了,,又繼續(xù)投身志愿者工作,。
在翻譯志愿者團隊的幫助下,中國派出的三個援緬抗疫醫(yī)療專家組順利完成任務,。
郭兆永說,,直到今天,中國專家還與志愿者們通過當初組建的微信群保持著聯(lián)系,,專家們還不時詢問緬甸的抗疫情況,。“這次的中緬合作我是完完全全看在眼里的,,我真心覺得這就是對胞波情誼的最好詮釋,!”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