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9月4日電 新聞分析:新冠確診超7萬 日本為何越來越淡定
新華社記者華義
日本3日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7萬例,,累計死亡1334例。然而盡管近期確診病例增多,,日本全社會對疫情的適應性明顯加強,,政府也極力兼顧防疫與社會經(jīng)濟活動,,與新冠“共存”成為日本社會新常態(tài)。
6月之后日本出現(xiàn)第二波疫情,,確診病例數(shù)大幅增加,。日本政府新冠病毒對策分科會8月下旬分析認為,,7月底該國每日新增感染人數(shù)達到這一波疫情的高峰,之后出現(xiàn)緩慢下降趨勢,。8月上旬新增確診病例依然較多,,單日新增病例多日超過1000例,此后增速放緩,。日本累計確診病例數(shù)從4萬例達到5萬例用時7天,,從5萬例增加到6萬例用時10天,從6萬例增至7萬例用時13天,。
從死亡數(shù)字看,,日本8月初累計確診病例超過4萬例時,死亡病例為1018例,。此后一個月的時間里,,確診病例增加了約3萬例,死亡病例數(shù)僅增加316例,。這表明,,日本的新冠病亡率在大幅下降,這是由于第二波疫情中,,年輕人在確診病例中占比較高,。
日本國立感染癥研究所分析認為,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中的老年人病亡率相差無幾,。在第二波疫情中,,年輕感染者較多,重癥相對不多,。目前新冠重癥患者218人,,重癥病床占用率并不算高。因此,,政府極力兼顧防疫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沒有再次宣布緊急狀態(tài)。
第一波疫情時,,日本在4月7日至5月25日間實行了緊急狀態(tài),,要求民眾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商家停業(yè),,但沒有采取封城,、強制停業(yè)等硬性措施。由于缺乏強制性和懲罰條款,,相關措施被稱為“軟封城”。盡管如此,,第一波疫情和緊急狀態(tài)還是讓日本經(jīng)濟大受打擊,。日本內閣府8月17日發(fā)布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chǎn)總值環(huán)比下降7.8%,,經(jīng)濟連續(xù)3個季度下滑,。為避免讓遭受重創(chuàng)的經(jīng)濟雪上加霜,日本極力避免再次宣布緊急狀態(tài),。
日本政府對待新冠疫情的態(tài)度也正在發(fā)生微妙變化,。8月底,日本政府新冠疫情對策本部修改了有關住院的方針,,不再要求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患者住院,,而是原則上在住所或政府提供的酒店隔離,從而控制住院人數(shù),,將醫(yī)療資源重點投入到重癥病例救治中,。在修改相關方針前,東京都等地已采取這樣的應對措施來緩解醫(yī)療機構的壓力,。
日本《傳染病法》將傳染病按照危險程度從高到低分為1類至5類,,埃博拉出血熱和鼠疫被劃為危險程度最高的1類,結核病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被劃分為2類,。今年2月,,由于對新冠病毒并不太了解,日本政府對其采取“相當于2類”的對策措施,。
日本政府新冠病毒對策分科會日前決定,,將重新研究是否有必要降低新冠傳染病危險等級。政府內有意見將其從“相當于2類”降低到與流感一樣的5類,。但是也有反對聲音認為,,不應急于降低新冠在傳染病分類中的等級,否則可能會放松相關防疫措施,,導致疫情大幅反彈,。
由于日本防疫進入持久戰(zhàn),并且第二波疫情中死亡病例數(shù)相對較少,,重癥病床數(shù)也供應充足,,日本民眾普遍對新冠的恐懼感在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產(chǎn)生了防疫“疲勞”,。新冠對日本民眾生活的影響似乎越來越小,,除了從街頭幾乎人人戴口罩還能感受到疫情的存在,不少地方已經(jīng)繁華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