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參考消息》29日刊登西班牙《世界報》網(wǎng)站記者安東尼奧·盧卡斯的文章《當博物館割舍藏品以求生存》,。文章摘要如下:
疫情導致政府債臺高筑,,博物館也未能幸免,一些私人經(jīng)營的美術館甚至采取了一種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處理藏品以確保生存,。10月15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在佳士得拍賣行拍賣了12件藏品,其中包括卡米耶·柯羅和居斯塔夫·庫爾貝的畫作,。
布魯克林博物館這次的拍賣不是為了購買新藏品,而是為了熬過疫情正在造成的沖擊,。來自游客的收入下降,,藝術贊助人的資助降至最低限度,而建筑和藏品的維護費用更是讓債務飆升,。
美國藝術博物館館長協(xié)會商定,,到2022年前,允許美術館在受到監(jiān)督的前提下將出售藏品作為收入來源,。這樣做不是為了改善資金狀況,,而是為了保障博物館的生存。
布魯克林博物館是首家采用這種原則上有效期只有兩年的融資方案的博物館,。但是,,如果經(jīng)濟復蘇比預期更晚的話,那將發(fā)生什么,?如何才能維持以售求存的策略,?在拍賣市場這個供給日益飽和、需求日益萎縮的市場中,,如何做到這一點,?
一些藏品的命運將引發(fā)辯論。其中許多作品將最終落入私人手中,,這與博物館和藝術保護機構(gòu)作為集體遺產(chǎn)的初衷背道而馳,。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館長米格爾·法洛米爾說:“這個問題不會直接影響到西班牙公共機構(gòu),。我認為,這些(藝術)中心本可以節(jié)省很多開支,,而不必采取割舍藏品的做法,。從長遠來看,銷售所得并不能帶來太多的積蓄,。這些權(quán)宜之計造成的后果是無法彌補的,。”
法洛米爾說:“一些世界經(jīng)濟強國,,如美國和英國的博物館,,居然不得不采取這些做法來確保生存,這令人難以置信,。我認為,,在一些具體情況下,有必要追究管理者和執(zhí)政者在這些問題上的責任,?!?/p>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