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喀布爾12月3日電 通訊:用聲音傳遞希望——記阿富汗盲人希賈和他的廣播電臺
新華社記者陳鑫 鄒德路
居住在阿富汗北部朱茲詹省的穆薩維爾·希賈今年30歲。7歲那年,,他在一次襲擊中受傷,,失去了視力。但他并沒有因此消沉,,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辦了一家私營廣播電臺,,雇用了多名同樣有視力障礙的殘疾人。
希賈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喜歡聽廣播,,夢想成為一名播音員。他曾到朱茲詹省首府希比爾甘的一家廣播電臺應聘,,但因為是盲人而遭到拒絕,。他感到很失望,下決心要創(chuàng)辦一家為盲人群體服務的廣播電臺,。通過在當地媒體工作積累的收入和親戚的資助,,他籌夠了資金,終于在今年年初實現了這一愿望,。
希賈以自己的名字為廣播電臺命名,。電臺24小時播送節(jié)目,內容涵蓋多個領域,,會側重與殘疾人相關的內容,。希賈希望,,自己的電臺能有助于提高阿富汗殘疾人的社會地位。
“殘疾并不代表什么都干不了,。在我的15名員工里,,有4個是殘疾人,但他們同樣能夠圓滿完成工作,?!毕YZ對記者說。在他看來,,自己的親身經歷可以說明,,如果殘疾人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力和智慧,殘疾也并不一定會給他們帶來劣勢,。
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至少五分之一的阿富汗家庭有殘疾成員,而這一群體在獲取政府公共服務等方面普遍受到歧視,。
娜西拉·穆巴里茲是希賈廣播電臺的員工,,這份工作為她的生活帶來了積極變化?!耙郧?,我是社會中的一個邊緣人物,但現在,,情況發(fā)生了變化,。”
穆巴里茲告訴記者,,殘疾人是阿富汗社會中一個相對孤立的群體,,他們的權益很少得到尊重,她呼吁阿富汗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采取積極措施,,為提高殘疾人的社會地位發(fā)揮應有作用,。
廣播電臺員工、盲人小伙艾哈邁德·巴埃斯對記者說:“我們雖然是盲人,,但也有權學習,、工作,過有尊嚴的生活,?!彼f,加入希賈的團隊,,讓他實現了這一目標,。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