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2月4日電(記者秦漢元)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經(jīng)過近一年的持續(xù)勘探發(fā)掘,唐代宗元陵取得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的重要階段性成果??脊殴ぷ髡咴谔拼谠臧l(fā)現(xiàn)的下宮1號建筑基址,,是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唐代陵園建筑基址,,對研究,、復原唐代的宮殿建筑具有重要意義。
“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始于2006年,,在唐代宗元陵發(fā)現(xiàn)的神道石刻和下宮建筑遺址,,可以說是近年來在唐代帝陵保護中取得的重要收獲?!敝鞒职l(fā)掘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田有前說,。
唐代宗元陵位于陜西省富平縣莊里鎮(zhèn),依山為陵,,氣度非凡,,陵園呈長方形,周長達20公里,。元陵中安息的唐代宗李豫是唐肅宗李亨之子,,也是唐玄宗很喜愛的皇孫。他在位期間雖然內憂外患,,但徹底平定了安史之亂,,并采取措施逐步恢復發(fā)展生產。
考古工作者在元陵發(fā)現(xiàn)的下宮建筑基址,,位于元陵所在的元陵堡村東北約650米,。目前發(fā)掘的1號建筑基址呈長方形,盡管西部被現(xiàn)代水渠破壞,,但東西殘存長度仍有28米,,南北進深約25米,現(xiàn)場清理出了大量的瓦當,、筒瓦,、柱礎石等建筑材料。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博介紹,,經(jīng)復原發(fā)現(xiàn),,這座建筑由南北3排柱礎、東西8列柱礎構成,,進深兩間,,面闊7間?!半m然建筑四周的散水損毀殆盡,,但散水外的擋磚基本保留,,這些殘存的散水和包磚遺跡為我們框定大殿建筑的完整范圍提供了依據(jù)?!睆埐┱f,。而發(fā)掘前遺址地面堆積的瓦礫厚達1到2.5米,也足見建筑體量之大,。
此外,,考古工作者還勘探清理出了19處原本位于地面的神道石刻,有石柱,、石馬,、鴕鳥、石獅殘塊,、牽馬人等,。除了清理記錄之外,考古工作者還提取了完整的石刻三維數(shù)字化信息,,為進一步保護做好了準備,。

-
爺爺口含孫子輸液管加熱,“隔輩親”你怎么看,?
2018-02-04 13:10:48
-
流動的中國:30億人次大遷徙的背后
2018-02-04 13:10:48
-
陽和啟蟄,,品物皆春:立春風物總是詩
2018-02-04 13:10:48
-
學生課外負擔有多重?調查:周末不補課學生不到10%
2018-02-04 13:10:48
-
“復興號”體檢:“一顆螺絲栓都不能松”
2018-02-04 13: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