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前南海子迎首批從英返京麋鹿 如今已繁殖千余頭 并輸送到數(shù)十棲息地
留洋麋鹿回家轉 呦呦鹿鳴生態(tài)興
除輸送到全國各地的麋鹿之外,,南海子麋鹿苑內(nèi)還有近200頭麋鹿 攝影/本報記者 汪震龍
一個世紀以前,時為“皇家獵苑”的南海子先后經(jīng)歷了洪水,、戰(zhàn)亂,,生活于此的麋鹿也一度面臨種群滅絕。幸運的是,,被接到海外“留洋”近百年后,,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中英兩國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努力,,幫助麋鹿踏上了東歸的征程,。
如今,,南海子的麋鹿已從最初的38頭發(fā)展到1000余頭。在從事麋鹿保護工作20多年的郭耕看來,,不久的將來,,麋鹿可以摘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帽子了。
“四不像”麋鹿 “留洋”近百年
在北京南五環(huán)外,,有一處北京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海子濕地公園,。11平方公里的濕地里,隱蔽著一座麋鹿苑,,近200頭麋鹿每日在這里奔跑,、嬉戲、繁衍,、成長,。在麋鹿苑工作20年的郭耕,對麋鹿的生活習性非常熟悉,,總能帶著游客準確地找到麋鹿的藏身之處,。聊起麋鹿的“前世今生”,郭耕滔滔不絕,。面對不同年齡段的群體,,他能用不同的版本講述。遇到小朋友來參觀,,他會重點說說麋鹿四不像的特征,,和它與海外“伯樂”“貴人”的故事。比如,,法國神父大衛(wèi)在北京南海子清王朝皇家獵苑外偷窺到麋鹿,,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物種。他設法賄賂了守衛(wèi)兵士,,獲得一張麋鹿皮運往國外,,從而使麋鹿在世界生物目錄中得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19世紀末,,遭遇了洪水與戰(zhàn)亂的麋鹿,,后來被英國一位熱心動物保護事業(yè)的貴族——貝德福特公爵十一世保護起來。他把巴黎,、柏林,、科隆、安特衛(wèi)普等地動物園內(nèi)的18頭麋鹿全部買下,,于1898年運回英國,,放養(yǎng)在他私人所有的、景色秀麗、水草豐茂的烏邦寺莊園,。據(jù)1982年調查,,世界各國動物園中的1100多頭麋鹿,,都是原來生活在烏邦寺莊園那18頭麋鹿的后代,。
麋鹿“還家” 南海子成首選
如果到麋鹿苑參觀的是成年人,郭耕會更多地給大家講講麋鹿是如何回到故鄉(xiāng)的,。在郭耕看來,,改革開放無疑是促成麋鹿還家的、增進中英交流的重要轉折點,。
當國內(nèi)的一些專家學者正在研究提出希望麋鹿回歸的時候,,英國的烏邦寺莊園也懷揣著同樣的心愿——將麋鹿送回它的故鄉(xiāng)中國,使其得到更好的繁衍,。1984年,,中英雙方科學論證后一致認為,北京南郊皇家苑囿南海子舊址,,是麋鹿重新引回中國的理想地點,。一方面,南海子地區(qū)原本就是皇家獵苑,,已有600年歷史,,這里屬于濕地,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適宜麋鹿生長,;另一方面,,這里是麋鹿的模式種產(chǎn)地,并且至今仍不斷挖出麋鹿角的化石和亞化石,。
“麋鹿還家”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重引進項目,。重引進是指在原棲息地野外滅絕的動植物種類人為地從其它地點引進回來,使該種在野外重新恢復其自然種群,。全世界總共開展了近150項重引進工作,,只有15項成功?!镑缏惯€家”,,是拯救瀕危物種的一個創(chuàng)舉。按照中英雙方協(xié)議書要求,,南海子麋鹿苑內(nèi)開辟了300多畝的牧草種植場,,對水域進行了治理,陸續(xù)修建了鹿舍和科研站等,,為麋鹿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條件,。
移居繁衍 重返大自然
1985年8月24日,一架銀白色的巨大飛機,滿載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把22頭麋鹿(其中兩頭轉送上海市動物園)安全運抵北京,,當晚便轉運到南海子麋鹿苑,實現(xiàn)了麋鹿流落海外100年來重返家園的夙愿,。
鹿群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生活環(huán)境和北京的氣候,,食量增加,膘肥體壯,,并換上了冬毛,。20頭麋鹿?jié)M懷著對故土的眷戀之情踏上了故園的土地,歡快地奔馳著,,逐漸消失在草場深處,。1986年夏季,南海子麋鹿苑內(nèi)的麋鹿群開始繁殖,,當年就有14頭母鹿受孕,。
1987年3月下旬,回歸故園的第一批麋鹿開始分娩,,有10頭小鹿平安降生,。初生的小麋鹿體毛呈紅色,上有白斑,,唇部黑亮,,平均體重11.5公斤,十分活潑可愛,。為了加快南海子麋鹿苑內(nèi)麋鹿種群的繁殖和復壯,,1987年9月8日,英國烏邦寺公園又贈送給南海子麋鹿苑18頭雌麋鹿,。如今,,除輸送到全國各地的麋鹿之外,南海子麋鹿苑內(nèi)還有近200頭麋鹿,。
麋鹿在南海子馴養(yǎng)繁殖的成功,,大大地鼓舞了科研和管理人員,他們決定加快實施麋鹿重引進第二階段工作,,使麋鹿真正返回大自然,。經(jīng)過仔細地考察和可行性分析,認為湖北省石首市的長江故道適合麋鹿生長:那里面積大約3萬畝,,是典型的濕地,,終年有麋鹿喜食的青草。
1993年11月1日,,南海子麋鹿苑將30頭麋鹿輸送到自然保護區(qū),,1994年再輸送34頭,。這些麋鹿充分體現(xiàn)了它們的野性,一般情況下人們無法接近鹿群,,當走到距離它們七八十米處時,,麋鹿便從休息地站起身慢悠悠地開始移動。在那里,,麋鹿還顯示了它們的游泳本領——橫渡長江(枯水期也有700多米),,到湖南去“安家”,至今還有20多頭在湖南,。
對話
“與鹿共舞 不辱使命”
對話人:郭耕 北京麋鹿生態(tài)實驗中心副主任
麋鹿因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而得名“四不像”,。20年來圍繞麋鹿搞研究,、進校園做科普、帶游客講解的郭耕,,說自己也是“四不像”:像教師不是教師,、像專家不是專家、像導游不是導游,、像作家不是作家,。
北青報:在您看來,促成“麋鹿還家”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郭耕:麋鹿種群在國內(nèi)滅絕的時候,,是清朝末年,那時候國運衰微,,天災人禍,。后來,祖國強大了,,人民生活穩(wěn)定幸福,,給麋鹿重返家園創(chuàng)造了條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以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也促成了麋鹿的回歸。此外,,為了麋鹿重新回到祖國,,當時的南郊農(nóng)場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響應號召,,無償?shù)靥峁┝?000畝的地方供麋鹿落腳,。麋鹿的回歸,,既和國家大政策相關,也和改革開放以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分不開,,包括科技力量的支持,,我們的科學家、研究人員幾十年來與鹿共舞,,不辱使命,。
北青報:您和麋鹿打了半輩子交道,從麋鹿歸國到如今參與冬奧吉祥物征集,,有哪些感觸,?
郭耕: 我從1987年開始從事動物保護工作,11年在瀕危動物中心,,20年在麋鹿苑,。麋鹿苑不是動物園,也不是單純的養(yǎng)鹿場,,這里一直演繹著的,,是麋鹿失而復得的傳奇故事。
北青報:未來麋鹿苑有哪些計劃推廣保護麋鹿,?
郭耕:除了在麋鹿苑生活的近200頭麋鹿外,,我們還積極聯(lián)系全國各地具備麋鹿生存野放條件的地方。此外,,國際動物保護組織也在推進一個有力措施,,就是為麋鹿生活區(qū)的村民“上保險”,如果麋鹿咬了村民的莊稼,、損害了村民的利益,,可以留痕拍照,然后申請保險補償,??上驳氖牵虾W拥镊缏挂呀?jīng)從還家時候的38頭,,發(fā)展到如今1000余頭,,并輸送到了38個地方。(記者 張小妹 )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