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這里是唐僧取經(jīng)時,,孫悟空大戰(zhàn)牛魔王的地方,,熊熊大火把山體燒得又酥又碎,,相傳芭蕉扇卷起的狂風仍未止歇,,飛鳥避行,、走獸絕跡,倘有行人路過,,必墮萬丈深淵……人們把這里稱作“妖魔山”,。
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雷達某旅青年峰雷達站官兵,,就是那戰(zhàn)風斗雪、“降妖除魔”的人,。
50年前,,一座雷達站在山頂筑起,從此,,守山官兵堅守險地,,守望空天,,在妖魔山上立起磐石般的坐標,,成為激勵一代代邊防雷達兵建功立業(yè),、矢志強軍的力量源泉,。
霓虹之上,荒蕪山巔,,生長璀璨的青春,盛產(chǎn)一顆顆純凈的心……正是有了守山的兵,,這里的風景永遠葳蕤蔥蘢,。
——編 者
夜深邃,山下遠方,,霓虹如星閃爍,,輝映著山上忠誠守望的身影。劉 暢攝
山上皆為頁巖石壁,,草木尚且難活,,開山建站更是難上加難。
群山間處處是“燈塔”,,照亮邊疆天空
山道,、站部大樓、操場,、雷達陣地,,偌大的妖魔山,留給官兵們的只有這幾塊“安全區(qū)”,。
“注意腳下,,不要亂跑”,是筆者到此地后學到的第一課,。
山上的頁巖構造,,如立起的一冊冊圖書,水泥加固的地方之外,一腳蹬下去,,山體成片成堆地坍塌,。小小的雷達站如同“定海神針”,就這樣立于危巖之上,,立在群山之巔,。
那一年,青年峰雷達站第一任站長王澤發(fā)重回連隊時,,指導員劉昊鵬還是新任排長,。面對雷達站的新面貎,80多歲的老人有欣慰,、有激動:“我們睡地窩子、啃冰碴子的時候,,就堅信部隊會越來越好,。”
劉昊鵬是《青年峰回憶錄》的編撰者之一,,聽著老站長的講述,,他的眼前浮現(xiàn)出這樣一個又一個的畫面:被風掀走的帳篷、凍瘡摞凍瘡的手腳,、手搖發(fā)電送出的情報,、路上要走半年的家書……
如今,這些老兵故事已化作劉昊鵬堅守哨位的力量之源,。重拾歷史的“吉光片羽”,,常常讓他熱淚盈眶。
“爸爸,,原來手拉雷達轉是真的,,我們站里的老前輩干過這樣的事?!绷斜惤艿母赣H陳玉旺,,也是一名雷達兵,轉業(yè)第二年就把兒子送進了部隊,。后來,,陳杰分到“青年峰標桿雷達站”,陳玉旺激動不已,,給兒子講了一宿老雷達兵的故事,。
汲取著養(yǎng)分,這個樸實的“雷二代”,,在青年峰上茁壯成長,。劉昊鵬說,,原本準備“鍛煉兩年就走”的陳杰正在抓緊學習,準備報考士官學?!斑B隊有許多老兵,,都是在吃過苦后,反倒下定了長干的決心,?!?/p>
那些艱苦的年代,,群山間處處是“燈塔”,照亮邊疆的天空——空軍“建功邊疆的模范雷達站長”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軍鋒,,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秦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雙擁模范先進個人艾山、全軍優(yōu)秀士官劉躍敏……
縱使當年點燈的人下山了,,一代代沐浴在燈塔光輝下的人,,或早或晚,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因為那是信念之塔,、信仰之光,映照初心,、照亮前路,。
“面條是一根一根的,吃了面,,就算把根扎下啦,。”給每個過生日的官兵煮一碗面,,是雷達站的傳統(tǒng),。列兵王榮的生日恰逢中秋,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第一次過生日,,還是去年新訓旅里班長幫忙操持的。
今年剛一入秋,,王榮就頻頻抬頭望月,、盼著月圓,盼著與戰(zhàn)友一同吃下那一碗“扎根面”,。
4月下連,,7月上崗,斗風沙,、忙戰(zhàn)備,、練本領……連隊的照顧,,戰(zhàn)友的扶持,讓從小缺乏關愛的王榮感受到了來自戰(zhàn)友的情誼,。在這令常人“聞風喪膽”的妖魔山上,,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他找到了家的感覺,。
“特踏實,、特有干勁……”王榮想用“扎根面”的儀式感向邊疆、向部隊表白:往后余生,,風雪是你,,平淡是你。
和許多退伍老兵一樣,,王澤發(fā)老兵離開時,,帶走了一片斑駁銹紅的巖石。
山頂終年風大雪勁,,冬雪襲來,,次日清晨官兵只得一次次扛起雪塊,清理通往陣地的山路,。
這里很遙遠,,這里也很純凈
“緊按帽子,背風張嘴”,,是筆者學到的第二課,。
山頭上,常年刮七八級大風,,風里夾著細沙,,打磨一切裸露的事物和人?!白访圆拭薄焙汀鞍な哟颉笔敲總€新兵的必修課,,有時訓練遇上狂風,遍地都是“捂著臉追著帽子跑”的人,。
從營區(qū)小樓到山頂陣地還有151級臺階,,正處在風口,有一次山上瞬間風力達到12級,,吹倒了特別加固的籃球架,,狂風夾裹的石子砸爛了數(shù)扇玻璃窗。換班的幾名戰(zhàn)備值勤人員沖出去幾次,,都被掀翻,,最后硬是用背包繩互相捆綁在一起,頂風奮戰(zhàn)10多分鐘,,才攀爬完151級的階梯到達陣地,。
雷達工程師陳森,,剛剛在“跑戰(zhàn)備”時丟失了他的第3頂迷彩帽。
“就差一秒沒捂住啊,?!币粫r“失手”的老兵心有不甘:“要不是急著上崗……”
雷達站換裝時,陳森和新雷達一起上了山,,在山上一待就是10年,。他把雷達裝備像“庖丁解牛”一樣研究,,成為全旅最了解該型裝備的人,,只要他在,雷達總是以最穩(wěn)定的狀態(tài)工作著,。
摸透了雷達的“脾氣”,卻總摸不透風的“脾氣”,。
“這里的風怪得很吶,,什么方向捉摸不定,還愛搞突然襲擊,,反應慢一秒帽子就飛遠了,!”陳森又一次摸了摸寸頭,陽光照亮了他寸發(fā)間夾雜著的沙塵,,也照亮了一張飽經(jīng)風霜的“邊防臉”,。
操縱員張俊文還記得上次回家相親的尷尬,女孩遠遠打量了他一眼,,調頭走了,,媒人轉述姑娘的擔憂:“得多艱苦的地方才能磨出這樣一張臉?”在山上待了12年的上士李韓旦,,聽完張俊文的遭遇笑了:“咱這樣的臉,,越老越顯年輕哈!”
營房旁的玻璃鋼晾衣棚是新建的,,這里是山上手機信號最強的點位之一,,二級軍士長孫維杰最喜歡蹲在里面打電話:“這兒打電話信號好,又聽不到風聲,,媳婦放心,!”
孫維杰已在邊疆待了22年,皮膚紅黑得像玉石的包漿,,這容貌幾乎保持了10年不變,。從翩翩少年到鬢染霜華,他在這片熱土成長成才,,榮立三等功2次,,被評為優(yōu)秀士官8次,、空軍優(yōu)秀士官人才三等獎1次,帶出了數(shù)十名業(yè)務骨干,。
新兵陶洪基剛來時還天天搽防曬霜,,后來就不搽了,還常常摘下帽子“讓陽光來曬個盛世美顏”,。
“人的美丑,,其實是個人的標準,有本事有自信有毅力,,長啥樣都吸引人,!”陶洪基說,老兵們身上有一種氣場,,再緊急的空情,、再嚴重的故障,只要他們往那兒一站,,大家就像吃了定心丸——“妖魔山再厲害也不怕,,咱有‘孫大圣’!”
這里很遙遠,,這里也很純凈,,當青蔥少年青春不再卻依然還能笑容滿面,他們也就擁有了一枚頑強不屈的靈魂,,他們將永遠保持這份榮光,,并照耀余生。
在這兒當兵就像頂冰花那樣,,扎最深的根,,開最美的花
11月初,一場大雪覆蓋了山頂,,鏟浮雪,、聚底座、滾雪球……戰(zhàn)士們忙忙碌碌在崗亭旁堆起一人高的雪人,,修整拍實,,端端正正戴上一頂“雷鋒帽”,不出意外,,這個雪人將陪伴他們到來年四月,。
一年6個多月是冬天,4個多月大雪封山,,最冷時氣溫可達-40℃……
嚴酷的環(huán)境,,讓云南籍戰(zhàn)士黃坤在這里迅速走過了“驚喜、平淡,、懷疑,、釋然”的心路,。
“吃不了這份苦,就當不好邊防兵,!”他的日記本里,,夾著一朵黃色的頂冰花,那是來站里第一年,,班長送給他的,,這是貧瘠的山頭上,唯一開花的植物,。它在冰天雪地里發(fā)芽,,迎著第一縷春風綻放。
陣地上風雪最大的地方,,也是生長頂冰花最多的地方,,班長告訴黃坤:“雪越大,花越多,,在這兒當兵,,就要像頂冰花那樣,扎最深的根,,開最美的花!”
在這里,,大雪能讓雷達站一夜變成孤島,。
那年春節(jié),暴雪連續(xù)下了一周,,山上的積雪厚達1米,,從崗樓到山道路口處長達50米的地方,風吹雪形成了2米高堅硬的雪墻,。
車上不來,,人下不去。官兵們錘砸鎬挖,,用了快兩個星期,,才打開給養(yǎng)通道。最后幾天,,山上的水窖基本空了,,菜窖只剩土豆和蘿卜,官兵們又拾起早年雷達兵融雪取水,、下山背菜的傳統(tǒng),。
“苦雖苦,不過戰(zhàn)天斗地樂無窮,?!眮碜越愀皇貐^(qū)的李官元,,一開口就談苦,眼睛里卻帶著笑意,,在他看來,,當兵,就要到這樣的地方來才夠味,。
這里是邊陲,,是地域的邊界、人際的邊緣,,兩者疊加,,是對戰(zhàn)士們雙重的考驗。
李官元2015年從機關分流到該站,,專業(yè)進行了調整,,環(huán)境惡劣、業(yè)務不熟,,一度讓他壓力驟增,。
后來,班長韓耀龍給他講了站里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全國人大代表秦雨的故事——秦雨剛下連時,,業(yè)務也不好,可是他鉚足了勁練,,為了訓練測報速度,,他每天7點起床,順著山頭跑一圈,,在氣喘吁吁的狀態(tài)下進行測報練習,,只是因為“在呼吸加快的情況下,可以有效訓練提高測報速度”,。
為了練習打字速度,,秦雨買來模擬鍵盤練指法,短短2個月用壞了3塊模擬鍵盤,,正是憑著這樣的勁頭,,他很快趕上進度,還連續(xù)數(shù)年在全旅業(yè)務比武中取得第一,,后來提干上了學,,并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以秦雨為目標,,李官元“重整行裝再出發(fā)”,,很快成長為站里的業(yè)務尖子,今年的旅比武競賽中,他獲得了第二名,。
李官元說,,在這個貧瘠的山頭上,他悟出了一個道理:只要心里不苦,,什么苦都不苦,。
雪再大,沒有任務大,。駐守山頭12年,,李韓旦記得許多關于雪的故事。2006年的一個冬晨,,他的班長李光生突然接到緊急開機的命令,,一開門驚呆了:外面是一堵雪墻,并且是壓實的風吹雪,,不動用錘,、鎬等工具根本挖不出去。
出不去,,就不能到陣地上開機,,李班長毫不猶豫沖向另一側窗戶,拼命擠了出去,,在雪地里連滾帶爬撲上陣地,,終于按時開機。
還有一年,,山上突降大雪,,封住下山的道路??删驮诋斖恚纠锏膬蓚€電機都燒壞了,。為了不影響工作,, 12名黨員組成先鋒隊,用門板架上燒壞的電機送往山下維修,,接到協(xié)調的另一臺電機后,,熱水都沒顧上喝一口,又連夜趕回了站里,。
在-30℃的茫茫雪夜,,左右寬不足4米的簡易山路,搶運200多公斤的機器,,只能靠手電照明摸索,、在雪地上匍匐前行……
也許很多人聽來,這已經(jīng)充滿了“傳奇”色彩,可是對守在這里的軍人來說,,卻是再普通不過的生活,。
在青年峰雷達站,半年的封山雪,、四季的妖魔風,、肩扛的重擔子、先輩的榮譽史,,讓官兵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大家庭。
指導員劉昊鵬說,,在雷達站,,一有急難險重任務就會出現(xiàn)爭先恐后交請戰(zhàn)書的場面,代代雷達兵凝練的青年峰精神,,猶如一朵朵美麗的頂冰花,、雪蓮花,在風雪中傲然綻放,,結出累累碩果,。(賀建平 特約通訊員 肖瑛 通訊員 李 磊)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