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2月2日電(記者張紫赟 戴威)“疫魔”讓人避之不及,,有一群人卻挺身而出,!暫別父母妻兒,,義無反顧奔赴抗疫前線,,迎“魔”而戰(zhàn),!
記者收集到一批前線醫(yī)護人員的“戰(zhàn)疫日記”和他們特殊的“工作照”,,看看那一雙雙長滿裂口的手,,一張張口罩勒出傷痕的臉龐,,一件件汗水浸濕的衣服,,只想說——白衣戰(zhàn)士,愿你們平安歸來,,春暖花開,!
安醫(yī)大一附院援鄂醫(yī)療隊隊員陳紅,雙手因長期被消毒液,、洗手液等浸泡侵蝕,,長滿了裂口。
連續(xù)工作8小時,,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yī)院)援鄂醫(yī)療隊隊員樊華手掌被汗水泡皺,。
1月30日 武漢
我叫龐金霞,,來自安醫(yī)大附屬阜陽醫(yī)院。
臉上過敏,,眼睛腫得睜不開,。
進入病區(qū)后,為患者送飯,、送水,、測血壓、測血氧飽和度,,所有患者測完,,防護面罩上已經(jīng)全是水滴,緊接著給患者進行輸液,。因為佩戴著手套,,這是最為不易的操作,。每位患者都會很親切地對我們說“謝謝”,,感動。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勝利。
龐金霞的“戰(zhàn)疫日記”
龐金霞因長期佩戴口罩臉部過敏,。
1月28日 武漢
我叫任君清,,來自宣城市人民醫(yī)院。
到武漢后,,下午開始培訓,,為即將到來的大戰(zhàn)積蓄力量!
收到老父親發(fā)來的微信:六子,,你媽擔心你早上有飯嗎,?我說的話你不用回答我,你很忙,,一定要注意身體,,加油!
看完信息我眼眶濕潤了,,父親平常并沒有對我說過什么關心話,,他并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每次關心我總是說是我媽的意思,,這次仍是如此,!
任君清的“戰(zhàn)疫日記”
臨行前,妻子的一句“保重”讓任君清流下了“英雄淚”,。
1月28日 武漢
我叫單文明,,來自蚌埠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26日23點30分,急促的手機鈴聲響起,,護理部主任還沒有開口,,我就問:“是不是要去武漢支援了”?
掛斷電話,,剛還在熟睡的愛人已經(jīng)穿衣起床,,默默打開行李箱為我收拾衣物。5歲的兒子瞪著哭紅的眼睛問:“你去幫他們,,還回來嗎,?”
27日清晨,看著強作微笑送行的妻兒,,讓我感到有種戰(zhàn)士出征前的莫名悲壯,,想到一句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單文明的“戰(zhàn)疫日記”
因長期佩戴口罩,,單文明的鼻梁被勒出了傷痕。
1月29日 武漢
我叫王佳佳,,來自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yī)院),。
在進病房前,心中還是有些許害怕,。不過,,當看到病人那無助的眼神,瞬間就消除了顧慮,。我們是白衣戰(zhàn)士,,我們怎能會怕!
今天,,13床的大媽努力向我們點了點頭,。我們告訴她,別怕,,有我們在,!
從病房里面出來后,貼身穿的洗手衣已濕透,。紙尿褲我不敢穿,,小時候也沒穿過啊,來不及換下衣服就奔向了久違的衛(wèi)生間,。我,,一個平凡的護士,非常時期,,只想把物資消耗減少到最低,,留給更需要的同志們,。
王佳佳的“戰(zhàn)疫日記”
脫下厚重的防護服,王佳佳的手掌被汗水泡皺,。
1月29日 武漢
我叫劉永平,,來自宣城市人民醫(yī)院。
今天是大年初五,?(每天都在上班,,實在想不起今天是初幾)本該是走親訪友的熱鬧日子??粗@樣的武漢,,心里很難過。
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座城市會恢復往昔繁榮,,人們可以打開門,走到街道上,,互相笑著說一聲:“你好,!好久不見!”
劉永平的“戰(zhàn)疫日記”
致敬,,你們的義無反顧,!
保重,遠方家人在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