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持久戰(zhàn)里,,一線的白衣天使是我們最大的英雄,。但面對疫情危機和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他們同樣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何幫助身處防控一線的他們疏解焦慮情緒,,對抗壓力?
本期科普專家:吳大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醫(yī)學心理中心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
一、一線醫(yī)護人員身心容易出現哪些變化,?如何提前進行預防及干預?
作為一線醫(yī)務人員,,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看不見的敵人,,這個時候心理壓力遠遠大于一般的普通群眾。因為他們直接面對確診的病人,,隱性的感染者或一些嚴重的重癥患者以及危重癥患者,,所以他們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醫(yī)護人員要有心理準備,。需要去鑒別和察覺自己的心理表現,不去否認這個感覺,,要去察覺到了什么程度,,具體有哪些表現。第一個表現是疲勞,,因為要工作,,而且是穿防護服工作,一般來講是4個小時,,但是在前緊張的時候會6到8個小時,,所以,會非常的疲勞和緊張,。那么這個時候就會感覺一種耗竭的狀態(tài),,身心都耗竭掉了。
另外一個突出表現是焦慮不安,。我們在前期做一些評估的時候,,發(fā)現一線醫(yī)護人員的焦慮值是比較高的,需要幫助的分數,、內心需求都是非常高的,。
前期還有一個特點是失眠,。失眠的感受是非常不好的,不僅使人感覺身心疲勞,,還會降低人的免疫力,。醫(yī)務人員在工作時都很投入,到休息的時候還會處于亢奮當中,,導致想睡睡不著,。很多醫(yī)務人員都容易出現這個狀況,前期就開始有睡眠障礙,,有些容易驚醒,。這也是在第一個階段比較突出的心理表現。
那么當醫(yī)務工作者有焦慮情緒的時候怎么辦,?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和他進行交流,,讓他表達出內心的焦慮,內心的恐懼,。不是每個人去上了戰(zhàn)場,,上了一線,都能做到泰山壓頂不動搖的狀態(tài),。這種情況下出現了焦慮,、出現了恐懼、出現了害怕,,是人的基本反應,。所以不能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行,;也不能因為你的同事出現這個問題,,就否定他。我們應該去接納它,,這是一個基本的自我防護的原則,。
另外,在給醫(yī)護人員做心理干預的時候,,應該充分了解醫(yī)護人員擔心的是什么,,這樣才會有方向感,才能夠達到他內心的需要,。醫(yī)護人員常見的擔心有幾個方面:第一,,擔心家人的健康,擔心自己會傳染給家人,,這應該是他最主要的擔心,;第二,擔心家里老人沒人照顧,,擔心孩子沒人管,,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心理沖突,。
二、疫情后,,一線醫(yī)護人員對職業(yè)有倦怠感,,應該如何安撫?
年輕人,、中年人,、工作比較久的人,他們對職業(yè)的理解,、領悟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可能得到了升華,工作的升華,,人生的升華,,他可能更能夠去理解、接納自己的職業(yè),。有一部分人也認同自己的職業(yè),,但是當他面對這個情景的時候,可能產生更多的心理壓力反應,。
從每個人的表現來講,我們有時候需要深層次的交流,,引導他對職業(yè)意義的深度思考,,增強職業(yè)的榮譽感。比如,,這個職業(yè)帶來的意義是什么,?對我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由此,,讓醫(yī)護人員得到對職業(yè)的升華,。當然,每個人對職業(yè)的理解不一樣,,在交流的時候,,談的層次也不一樣。(文字整理:光明網記者肖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