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黨員突擊隊在研究會診疑難問題,左起曹國強,、李琦,、陳萍、毛青,、任小寶,、楊仕明。張旭航 攝
深夜,,火神山醫(yī)院依然燈火通明,,這里是與病毒決戰(zhàn)、與時間賽跑的戰(zhàn)“疫”前沿陣地,。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除夕出征的白衣戰(zhàn)士已經(jīng)連續(xù)奮戰(zhàn)一個多月,,仍然奮勇向前,。
他們之中,“專家黨員突擊隊”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來自陸軍軍醫(yī)大學的毛青,、李琦、楊仕明,、曹國強,、任小寶、陳萍,。他們平均年齡超過54歲,,黨齡最短的也有28年,,都是各自領域的權威專家,都是自戰(zhàn)“疫”發(fā)起之時就沖在最前線的無畏戰(zhàn)士,。
“一個黨員一面旗,。”戰(zhàn)疫一線,,6名老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挑重擔,、敢打硬仗,,立起了黨員的標桿,凝聚起戰(zhàn)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李琦(右一)在“紅區(qū)”查房,。高濤 攝
有一種沖鋒,叫背著呼吸機上“戰(zhàn)場”
“放心吧,,我已經(jīng)回到賓館,,睡一覺就好了?!?/p>
午夜,,火神山醫(yī)院一科一病區(qū)主任李琦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為新收治的患者制定治療方案,。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到“紅區(qū)”查房,、召開科室例會、參加重癥患者會診……一整天滿負荷的工作下來,,已經(jīng)55歲,、患有嚴重呼吸睡眠障礙的李琦有些吃不消,血壓飆升到180,。妻子打來電話叮囑他注意休息,,他迫不得已撒了個“善意的謊言”。
身為醫(yī)療專家的李琦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很清楚,,出征之時,,他在背囊里裝上了便攜式呼吸機??梢坏┩度霊?zhàn)“疫”,,他就什么也顧不上了,拼了命地往前沖,。
與李琦一樣拼命的,還有大他一歲的傳染病專家毛青,。醫(yī)院要擴大收容量成立新的綜合科,,身兼醫(yī)院專家組,、感控組副組長的他主動請纓去當科主任;接診的病人下肢癱瘓下不了救護車,,他不顧髖關節(jié)的傷痛第一個沖上去把病人抱下來……
“黨員,、軍人、醫(yī)生,,任何一個身份都決定了我必須毫不遲疑地往前沖,!”毛青的話,道出了專家黨員突擊隊每個人的心聲,。
楊仕明在“紅區(qū)”查看患者病情,。高濤 攝
專家楊仕明,還多了一個特殊的身份,。
“等東湖的櫻花開了,,我們約起過早哈!”不論是金銀潭還是火神山,,只要操著一口地道武漢話的楊仕明教授出現(xiàn)在病房里,,患者們就會倍感親切,倍增信心,。
一個多月來,,這位“軍醫(yī)中的武漢伢子”,每天都會出現(xiàn)在“紅區(qū)”查房,、問診,。防護服隔離病毒不隔離愛,楊仕明把對家鄉(xiāng)父老的愛,,化作治病救人的無窮動力,。患者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可患者不知道的是,楊教授的母親就在武漢,,老人家甚至到現(xiàn)在仍不知道兒子就在戰(zhàn)“疫”前線,。
與記者談及這個話題時,楊仕明滿臉歉疚,,久久地望向長江對岸的萬家燈火,。雖只一江之隔,但他唯有把對母親的深深掛念埋在心里,,把治病救人的如山使命扛在肩頭,。
專家黨員突擊隊的忘我沖鋒,不只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zhàn)場,。從抗擊“非典”到防控禽流感,,從援利抗埃到抗震救災,,哪里有病患,哪里就是他們的戰(zhàn)場,,哪里就有他們逆行的身影,。
金銀潭沒有潭,魚水之情深于潭,?;鹕裆讲皇巧剑兄赜谏?。從金銀潭到火神山,,專家黨員突擊隊時時當先鋒,處處打頭陣,,他們像高揚的戰(zhàn)旗,,引領感召隊員們舍生忘死、連續(xù)奮戰(zhàn),,沖鋒陷陣,、決戰(zhàn)“疫”魔。
曹國強和護士一起幫助患者吃飯,。高濤 攝
有一種權威,,叫疑難問題“一錘定音”
金銀潭醫(yī)院,一位重癥患者的病情牽動著醫(yī)護人員的心,。
一次,,火神山醫(yī)院專家組組長徐迪雄組織專家會診,一位患者的CT影像顯示,,肺部幾乎全白,。主治醫(yī)生焦急萬分,建議立即增加抗病毒藥物,,進行輸液治療,。
“且慢!”參加會診的曹國強教授盯著CT影像,,語氣堅定地說,,“這影像與新冠肺炎的典型表現(xiàn)有著細微差別,我認為,,很可能是胸腔積液造成的,。患者患有嚴重的心衰,,大量輸液可能有風險……”
毛青正在病房與患者交流,。高濤 攝
毛青、任小寶、楊仕明等幾位專家經(jīng)過認真的討論,,對曹國強的看法都表示支持,。
按照專家們的意見,主治醫(yī)生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從糾治心功能不全入手展開救治。3天之后,,CT影像顯示,,患者肺部病灶大部分都消失了,由重癥轉為輕癥,。
“復盤”救治過程,,主治醫(yī)生恍然大悟:這位患者雖然感染了新冠肺炎,但癥狀較輕微,,心衰才是影響健康的“元兇”,。如果當時治療方案錯了,后果不堪設想,。
還有一次,,火神山醫(yī)院感染一科上報了幾名準備出院的患者,請專家最后審定,。
曹國強,、任小寶、楊仕明等幾名專家仔細審看病例,、化驗單等資料,,都對其中一名患者提出異議。
“雖然連續(xù)兩次核酸檢測都呈陰性,,但仔細分析他肺部影像的變化,,相比入院前沒減輕反倒加重了,這個病人不能出院,?!?/p>
原來,這是一位從方艙醫(yī)院轉來的輕癥患者,,入院前的CT影像資料不全,,只有一個CT報告。給出出院建議的醫(yī)生主要依據(jù)的是核酸檢測結果和臨床癥狀減輕,,沒有仔細推敲入院前后肺部CT影像的變化,。
事情的發(fā)展再一次印證了專家的精準判斷,患者病情出現(xiàn)反復,,核酸檢測再次呈現(xiàn)陽性,。
“要是沒有專家把住這一關,那會帶來多大的隱患?!痹S多隊員感慨道,。
不只是治病救人,在戰(zhàn)“疫”的各個方面,,專家黨員突擊隊都用他們專業(yè)知識與豐富經(jīng)驗,,為大家答疑釋惑、排憂解難,。
防護少了有風險,,防護多了負擔重。面對傳染性強的病毒,,如何在有效防護與便于工作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是醫(yī)護人員經(jīng)常考慮的一個問題,。要不要戴面屏,,成為爭論的焦點。
“防護服,、口罩,、護目鏡,已經(jīng)武裝到牙齒,,多戴一個面屏只是增加負擔,。”“戴久了壓得頭疼,,不利于展開工作,。”
不戴面屏的呼聲很高,,卻被毛青一句話就壓了下來,,“你們考慮突發(fā)情況了嗎?”
突發(fā)情況說來就來,,一位護士在“紅區(qū)”護理時,,患者突然摘下口罩嘔吐起來?!靶姨澊髁嗣嫫?!”嚇出一身冷汗的,不只這位護士,,還有透過監(jiān)控畫面注視著“紅區(qū)”的感控專家,。
任小寶在與患者交流。高濤 攝
有一種信任,,叫放心把生命托付給你
與病毒直接交鋒的戰(zhàn)場上,,你放心把生命托付給誰,?對于這個問題,醫(yī)療隊員們回答出奇一致:專家黨員突擊隊,。
1月28日,,護士譚瓊下夜班回到營地后,身體突然出現(xiàn)不適并伴有劇烈咳嗽,?!笆遣皇潜桓腥玖耍俊弊T瓊慌了,,情緒幾近崩潰,。
曹國強得知后,第一時間趕來診斷,。沒有聽診器,他就直接用裸耳貼在譚瓊背上聽肺音,。最終,,曹國強憑借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判定,譚瓊只是普通的感冒,。
“如果譚瓊感染了病毒,,你那么做不是非常危險嗎?”事后有人問曹國強,,可他卻說,,為了戰(zhàn)友我顧不上那么多。
裸耳聽肺音,,深深戰(zhàn)友情,。打這以后,曹國強被“任命”為醫(yī)療隊的隊醫(yī),,成為“醫(yī)生的醫(yī)生”,。年輕的隊員們都說:“有這樣的專家為我們保駕護航,心里踏實,!”
在一言一行中給隊員教方法,、強信心,在一舉一動中讓患者增勇氣,、受鼓舞,。專家黨員突擊隊用實際行動凝聚起共同戰(zhàn)勝疫情、救治患者的正能量,。
兩位女護士抬著笨重的大箱子吃力爬樓梯,,年過半百的他二話不說接過箱子就走;老年男性病患在床上小便,,他連忙搶過護士手中的便盆說“我來我來”,;重癥患者不配合治療,他不厭其煩地開導鼓勵……提起任小寶,火神山醫(yī)院感染一科二病區(qū)的醫(yī)護人員幾乎異口同聲,,“既體貼隊員又愛護病患,,因為有他,這個隊伍才這么有活力與朝氣,?!痹陉爢T們的眼中,任小寶既是可親可敬的“寶哥”,,亦是攻堅克難的專家,!
專家黨員突擊隊的每一個人都和任小寶一樣,看到他們的身影,,就會讓人放心,,給人力量。
取咽拭子對操作者來說風險較大,,他們就陪在年輕醫(yī)生身邊一起操作,;高齡患者聽力不好,他們就俯身貼著老人耳朵講話,;患者長期住院情緒不佳,,他們就拉著患者跳舞、打太極……在他們的影響帶動下,,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醫(yī)護人員也學會了如何與不同的病人溝通交流、如何處理棘手問題,。
陳萍(右一)在研究感染防護措施,。高濤 攝
陳萍是專家黨員突擊隊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長的,,醫(yī)療隊里的年輕隊員都喜歡叫她“媽媽專家”,。作為國內(nèi)第一批感控專家,她在傳染病感染控制方面有著豐富經(jīng)驗,。
此次武漢抗擊疫情,,她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零感染”,,把隊員一個不少帶回去,。為此,她將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系統(tǒng)”帶到一線,,建成了防護監(jiān)測“天眼”,,時刻觀察醫(yī)護人員進出病區(qū)流程是否規(guī)范,不放過任何可能導致問題的隱患,。
一次,,守在監(jiān)控器前的陳萍發(fā)現(xiàn)異常:一名剛剛出“紅區(qū)”準備脫掉防護服的護士,,站在原地一動不動。通過反復溝通得知,,這名護士因過于疲勞發(fā)生了嘔吐,,口罩里面的嘔吐物讓她非常難受。
“妹妹,,千萬別慌,。”陳萍知道,,此時是最容易出錯的時候,。最終,她一步步耐心指導,,幫助護士按操作流程安全脫掉防護服,。
陳萍像媽媽一樣愛隊員,隊員也像愛媽媽一樣愛她,。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整天的陳萍從火神山醫(yī)院走出來的時候,天上下起了雨,。一名護士見陳萍沒帶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脫下遞了過去,。
那一刻,,陳萍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她摟著這位護士一人一個袖子穿上雨衣,,并肩走向雨中的大巴車……(李大勇 張旭航 劉遠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