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練”養(yǎng)成好習慣
——聚焦“宅家”動生活(下)
核心閱讀
居家健身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帶動各類線上賽事、活動發(fā)展,。這既為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和轉型提供了新方向,也為推廣群眾健身提供了新思路。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主動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近兩個月來,,體育社會指導員李玉明每天下午都會拍攝一段自己的健身操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罢痹诩抑械倪@段時間,他成了很多人的“居家健身教練”,?!耙粭l視頻的點擊量通常會超過10萬,看得出大家對運動指導的需求很大,?!泵咳請猿志€上發(fā)帖,讓李玉明收獲了不少粉絲,。
“宅家”不能忽視運動,。體育明星、體育社會指導員錄制健身視頻,,向大眾推廣簡單易學的鍛煉方式,。相關行業(yè)也積極進行線上布局,健身小程序“打卡”,、“線上”挑戰(zhàn)賽招募等多種形式提升了大眾的參與度,,也帶動人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健康意識提升
家住深圳的網友“謨瑜”,,結合網上視頻自創(chuàng)了一套鍛煉“秘籍”,。“鍛煉多了,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不同項目搭配著練,,枯燥的健身過程也變得有趣了?!痹谒磥?,每天運動出出汗,心情都變好了,,希望早點練出好身材,。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健身和健康的重要性,,“宅家”的時光中,,很多人從健身“初體驗”到逐步制定健身計劃和目標。從長期來看,,人們在此期間養(yǎng)成的運動習慣會得到相當程度的保留,,健身運動有望成為生活常態(tài)。
各類線上賽事,、運動會應運而生,,讓居家運動不再單調。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聯(lián)合知名運動員推出的“線上親子賽”,,邀請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在健身的過程中收獲親子互動的樂趣。在上海市楊浦區(qū)四平路社區(qū),,體育指導員,、家庭健身指導員為了增加居家鍛煉的趣味性,推出了健身“寶典”,,其中既有適合老年人練習的木蘭拳,、廣場舞,也有年輕人喜歡的有氧操,、小朋友感興趣的健身小游戲,。以社區(qū)為平臺,居民們居家鍛煉的熱情得到進一步激發(fā),。
“云健身”秀創(chuàng)意,,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在四川省成都市體育局主辦的“健身達人就是你”活動中,,市民“曬”出的居家鍛煉視頻花樣百出,,桌上臺球、晾衣竿熱舞等精彩的健身創(chuàng)意引來網友紛紛點贊,。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漓認為,,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從被動運動變成主動鍛煉?!耙环矫?,加強鍛煉將防治疾病的關口前移;另一方面,,健身能夠提升生活質量,。”
產業(yè)迎來機會
疫情期間,,阿里體育聯(lián)合優(yōu)酷少兒推出了“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項目,,近2000集少兒親子體育課程、220余場直播,,吸引了超千萬用戶觀看,、參與。其中重點打造的“冠軍體育課”已完成4季節(jié)目,,邀請了多個體育項目共27位冠軍出鏡,。該項目負責人安國認為,最近兩個月體育機構從線下到線上的集體轉移已是明顯趨勢,。
在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看來,,線上模式為人們參與體育運動提供了有效路徑,有望為產業(yè)和行業(yè)發(fā)展帶來新的機會,。
據統(tǒng)計,,許多健身、體育培訓類APP在疫情期間的用戶活躍度有了數倍增長,,線上課程的開發(fā)和完善也為大眾提供了多樣化選擇,。齊動力網球推出了一款叫作《熊孩子居家運動攻略》的課程,受到很多家長和孩子的歡迎,。青少年籃球培訓機構東方啟明星將已有的線上課程免費向學員開放,并通過與視頻平臺合作,,分發(fā)給更多家庭,。將“主戰(zhàn)場”轉移到線上,可以為品牌贏得關注度,,積攢口碑,,但未來能否催生新的商業(yè)模式,還有待進一步開掘,。
線上模式或許將帶來行業(yè)變革,,讓健身培訓機構、體育媒體平臺更加重視大眾需求,,重新進行業(yè)務布局,。業(yè)內人士認為,隨著人們健身意識提升、消費需求增加,,將為產業(yè)發(fā)展注入新動能,。以線上技術為支持、線上線下結合的健身休閑服務,,或將成為行業(yè)轉型的方向之一,。
健身服務升級
疫情期間,各地因地制宜,,積極調動體育資源,,將一系列接地氣的居家健身活動送進千家萬戶。在哈爾濱的首屆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中,,廣播操,、開合跳、平板支撐等幾項易于居家進行的體育項目頗受歡迎,。
青海省開展“全民健身,、抗擊疫情”活動,體育協(xié)會與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涌現出近千名網絡“居家健身教練”,。遼寧舉行的“居家健身達人秀”、上海發(fā)布的“我愛我家健康屋”等活動,,也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群眾健身運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日前,,多地的體育場所陸續(xù)恢復營業(yè),。在上海洛克公園(繽紛城館),這些天已有不少球友預約進場,。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球場采取預約、登記等方式進行人數控制,。
不過,,專家表示,恢復戶外運動還是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民體質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馮強建議,如果“宅家”期間沒有保持規(guī)律的運動狀態(tài),,恢復運動后不要猛然增加訓練量,,“不能操之過急,每周提升10%—20%的訓練量是比較合理的安排,?!彼瑫r提醒,,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和運動結束后的拉伸放松都很重要,可以減少運動損害,,有助于恢復身體狀態(tài),。
參與健身并不難,關鍵在于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并在科學指導下進行,。首都體育學院教授鐘秉樞認為,應總結疫情期間的經驗,,探索建立社區(qū)體育健康等社團組織,。“這樣既能帶動居民參與體育運動和健康活動的熱情,,又可以充分發(fā)揮體育的社會整合作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推動社區(qū)健身服務提質升級,。”(記者 季芳 鄭軼 李碩 孫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