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場強烈地震使其遭受重創(chuàng),;10年間,多方馳援一座高原新城拔地而起
援建者重返玉樹
這里是三江之源,,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fā)源地;這里是萬山之宗,,北臨昆侖山脈和巴顏喀拉山脈,,南望唐古拉山山系,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
2010年4月14日,,一場7.1級的強烈地震,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遭受重創(chuàng),。
一支3萬多人的援建大軍疾馳玉樹,,他們來自北京市、遼寧省和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中國水利水電集團公司等四家央企;在1000多天里,,他們用“中國力量”創(chuàng)造出了災后重建的玉樹奇跡,。
10年光陰,轉(zhuǎn)瞬過去,。
2020年4月,,部分援建者重回玉樹,追憶重建中的艱辛與不尋常,,用心撫摸這個涅槃重生的新玉樹,,萬分感慨眼前這座綠色、幸福,、和諧的現(xiàn)代化高原新城,。
“我參加過玉樹援建”
站在當代山的山頂,鳥瞰玉樹新城,,扎曲河,、巴塘河穿城而過,一座座錯落有致,、色彩明快的藏式民居沿著山谷蔓延開來,,在藍天白云映襯下熠熠生輝,四縱十六橫的馬路上川流不息,。
“你們瞧,,那條清新明亮的跑道,那是玉樹州民族中學的體育場……”“還有那邊,,玉樹州博物館和格薩爾王廣場等地標性建筑都是我們的杰作……”
10年前,22歲的孟濤剛出校門,,就來到玉樹建設工地,。如今,走進玉樹囊謙縣,,看到援建時自己經(jīng)手的一磚一木,,他流下了熱淚。
“當年,,從結(jié)古鎮(zhèn)出發(fā)走了1個多小時的山路,,到達仲達鄉(xiāng)尕拉村時,心都涼了,?!泵蠞貞浀溃八^駐地,,就是兩頂帳篷,,當時的仲達鄉(xiāng)政府就剩一塊寫著幾個大字的木牌,。”
當?shù)卮迕竦呐e動讓孟濤至今都還感動,,“他們給我們送牛肉,,在工地上幫忙干活,還拉著我們?nèi)ゼ抑凶隹??!?/p>
當完成仲達鄉(xiāng)的施工任務要離開的時候,孟濤他們和村民都哭了,,“就像是送別親人,,拉著手久久不松開”。
雖然離開多年,,但孟濤的生命中有了揮之不去的“玉樹情結(jié)”,,當年克服高寒缺氧、戰(zhàn)風斗雪的經(jīng)歷,,他總是一次次講,、一遍遍說。
“我的心從未離開”
10年前,,總部距玉樹地震災區(qū)很近的中鐵二十一局,,在接到任務后,迅速抽調(diào)精兵強將,,緊急馳援參與重建,。
援建者把“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選擇了鐵軍,,就是選擇了勝利”的口號,,化作無聲行動,完成了“居民擁有新家園,、生態(tài)邁上新臺階,、設施得到新改善、城鄉(xiāng)呈現(xiàn)新面貌,、社會和諧新局面”的援建任務和目標,。
“雖然離開多年,但我的心從未離開,?!碑斈辏磳⑼诵莸闹需F二十一局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張克勤,,臨危受命擔任中國鐵建玉樹災后重建指揮部指揮長。
“當時,,很多人高原反應強烈,,頭痛,、胸悶、惡心是常事,,但大家都挺了過來,。”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張克勤帶著年輕的同事們完成了玉樹居民小區(qū),、基礎設施、生態(tài)修復,、醫(yī)院,、學校、特色產(chǎn)業(yè)和服務業(yè)等118個援建和重建項目,。
震后3年,,玉樹州16710戶農(nóng)牧民住房和22439戶城鎮(zhèn)居民住房全部建成并入住,292個農(nóng)牧民住房集中建設點的基礎設施完成配套,,災區(qū)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現(xiàn)在已退休多年、患病住院的張克勤始終牽掛著玉樹,,時時用手機搜索來自玉樹的新聞,,讀到牧民搬新家的消息,看到扎西科賽馬場上的積雪正在消融的圖片,,都會帶著他重回魂牽夢繞的玉樹,。
“仿佛自己又置身在親手建起的現(xiàn)代化草原新城了?!睆埧饲谝琅f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車水馬龍的結(jié)古鎮(zhèn),生意火爆的瓊龍路,,人來人往的文化街……
“災后重建,,是涅槃重生”
10年,不過短短一瞬,,卻誕生了一個跨越發(fā)展的新玉樹:經(jīng)濟總量比震前翻了一番,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6倍,,農(nóng)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3倍,。
災后重建實施1248個項目,完成總投資約447.54億元,,一座現(xiàn)代化新城拔地而起,。
如今,撤縣建市的新玉樹,,路寬了,,水清了,,草綠了,人靚了,。41萬玉樹人民在“大愛同心,、堅韌不拔、挑戰(zhàn)極限,、感恩奮進”的玉樹抗震救災精神激勵下,,正邁著堅定的步伐在奔小康的幸福大道上前行。
在3年援建的日子里,,中國鐵建的鄭家良用3本厚厚的日記,,記錄了在玉樹的點點滴滴:
“2010年6月4日,正值營地混凝土打地平,,突然下起了指頭大小的冰雹,,把大家的頭和手打得生疼,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2011年6月15日,,一陣大風夾雜著雪片,,把項目部固定帳篷的角鐵吹斷……”
“歷經(jīng)了大災大難,匯聚了大愛大義,,更懂得什么是大愛同心,、堅韌不拔!”鄭家良說,,“災后重建,,絕不僅僅是簡單恢復,而是涅槃重生,,也是年輕援建者們的淬煉熔爐,。”
卜宗舉曾擔任中國鐵建玉樹災后重建指揮部副指揮長,,現(xiàn)在是中鐵二十一局四公司的副總經(jīng)理,。當年在玉樹負責施工生產(chǎn)組織的卜宗舉,白天跑工地,、晚上安排部署施工計劃,,窗前的燈光是許多年輕援建者的特別記憶。
當年,,王超,、馬梁、康旭生,、廖朝偉等一批年輕職工,,和孟濤一樣都是剛?cè)肼毜膶嵙暽?0年后,他們在全國各地的建設工地走上了管理崗位,。為了玉樹重建,,有人幾次推遲婚禮,,有人把婚禮辦在了雪域高原。
如今,,奮戰(zhàn)在祁連山深處,、已在中鐵二十一局張扁高速公路擔任項目經(jīng)理的孟濤說:“有幸參加玉樹重建,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參與過玉樹災后重建項目,,就沒有干不了的工程?!保ㄓ浾?康勁 通訊員 張?zhí)m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