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6月29日電? 題:溜索,、吊橋,、托坪大橋:三座橋見證怒江小山村發(fā)展變遷
新華社記者楊靜
奔騰的怒江未曾停歇,日夜奔涌向前,。但江邊的托坪村仿佛被時光鎖住,,難以擺脫貧困。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匹河鄉(xiāng)的托坪村地處怒江西岸,,與東岸的鄉(xiāng)政府一江之隔,。然而怒江成為全村難以逾越的屏障,,村民出行長時間只能靠溜索、吊橋,,買來的拖拉機只能停在東岸,,少數(shù)村民還在過江時喪命。
托坪村的群眾從未停止對江東的向往,,他們希望住進安全的房屋,,但最想要的是一座大橋,能沖破大江阻隔,、跨越貧困的大橋,。
去年初,托坪村的群眾搬遷到怒江邊的托坪安置點,,告別危房,。大橋夢在去年10月得以實現(xiàn),由三峽集團援建的“托坪大橋”建成通車,,讓村民欣喜不已,。
通車當天,村民普四三百感交集,,眼角滲出了淚水,。“要是早點建成通車,,孩子已有26歲了,。”普四三說,,2009年,,自己孩子晚上回家經(jīng)過江上吊橋時,因為橋體當時沒有護欄,,從橋上跌落,,第二天才找到遺體。
“能說漢話,、見過汽車,,就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了?!逼账娜f,,村里曾有一所小學(xué),因條件太差,,有老師來沒多久就走了,。而孩子要上學(xué),就必須先學(xué)會過溜索,,往往上學(xué)時年齡就比較大了,,所以很多村民文化水平都比較低,。
一些村民告訴記者,溜索時代,,村里有好幾個人都掉落江中,,有的連遺體都沒找到。
王小林1994年結(jié)婚來到托坪村時,,是他這輩子第一次滑溜索過江,?!艾F(xiàn)在回想起來,,比坐飛機還害怕?!蓖跣×终f,,每次滑溜索都像是過了一次“鬼門關(guān)”。有一次帶著兒子過江時,,溜索在中間停了下來,,只能靠手扒拉過去,到岸時已精疲力竭,。
“溜索時代,,大家不敢奢求脫貧,能安全往返就是幸運了,?!蓖衅捍妩h總支書記和建才說,過去大家生活窘困,,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過江都是靠溜索,。極端的交通條件限制了大家的出行,也阻礙了外界與村里的聯(lián)系,。
2008年社會捐資建成的吊橋是村里的“二代橋”,,相比溜索已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伴隨著出行條件的改善,,村民外出接觸新鮮事物更加方便,,一些新鮮事物進入到村子,。
尤其是精準扶貧以來,,在各級部門的幫助下,村里只能種玉米,、土豆,、核桃的傳統(tǒng)得到了改變,有了草果,、茶葉等新鮮事物,。在與外界交流頻繁的同時,,村民的思想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大家開始學(xué)習(xí)技術(shù),、積極外出務(wù)工,。
在易地搬遷安置點的扶貧車間,一些群眾已經(jīng)學(xué)會了縫制棒球,,用草果桿編織工藝品,。
而過去長時間生活困頓的楊三波,在得知托坪大橋可以通汽車時,,做了人生中最大的決定:買一臺榨油機,。去年10月,他咬牙向銀行貸款了5萬元,,又向親戚借了2萬元,,最終湊了8萬多元買了一臺榨油機,在安置點開始加工核桃油,、漆油,。
福貢縣產(chǎn)核桃,雖然核桃仁小,,但油脂含量高,,是壓榨核桃油的好原料。同時,,當?shù)厝罕娺€愛吃漆油,,而全鄉(xiāng)還沒有一個加工廠,因此他決定為商販代加工,。
記者見到楊三波時,他和妻子正在忙著加工核桃油,,投料,、撿油餅。雖然滿頭大汗,,但他不覺辛苦,。
“再也不想過苦日子了?!睏钊ㄕf,,他的老家在托坪村最遠的村民小組,一家住在土坯房內(nèi),。從江邊到家需要步行5個小時左右。小時候沒有老師愿意來村教學(xué),所以他沒有上過一天學(xué),。
“托坪大橋通了,,托坪村真的變通達了?!睏钊ㄕf,從鄉(xiāng)政府開車到村里只需要5分鐘,,商販進出條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因此他榨油的生意越來越好,。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已有1萬多元的收入。這比得上在山上一年草果的收入,。
夜幕降臨,,居住在匹河鄉(xiāng)集鎮(zhèn)上的村民,,從吊橋上走過,,來到托坪村的廣場上鍛煉身體,而后又從托坪大橋散步回家,。
“村子發(fā)展好了,,大家就不再羨慕江東了?!焙徒ú鸥锌溃锼?、吊橋,、托坪大橋,這三座橋見證了村里的發(fā)展變遷,,也將見證托坪村更美好的未來,。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xué)校只剩一名學(xué)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