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 案例6
液壓油滲漏飛機失控
時間:1985年8月12日
地點:日本
機型:波音747SR-146
遇難人數:520人
遇難原因:機艙發(fā)生爆炸性減壓,,導致液壓系統失效,。
【鑒定】
一架液壓失靈的飛機就像一輛沒有方向盤的汽車,,很容易引發(fā)事故,。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故,大型客機上一般裝有三套獨立的液壓系統,,以避免一套失靈后無法控制,。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號航班搭載509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從東京羽田機場前往大阪伊丹機場,。
飛機起飛12分鐘后,突然發(fā)生巨響,,機艙內發(fā)生爆炸性減壓,,機尾衛(wèi)生間天花板崩塌,液壓系統也發(fā)生故障,。因液壓油滲漏導致飛機無法控制,。
機組人員勉強把飛機飛行了32分鐘直至飛機墜毀在高天原山,機上524人除了4人生還外,,其余全部罹難,。
日本航空與鐵道事故調查委員會調查后得出結論,機尾的壓力壁面板在累計金屬疲勞達到極限后,,無法再承受氣壓差而破裂,。機艙內發(fā)生爆炸減壓,高壓空氣沖進機尾,,直接將垂直尾翼吹落,,連帶扯斷了主要的液壓管線,導致機組人員無法正常操控飛機,。123號航班的飛行員與工程師,,在幾近完全失控的情形下堅持飛行,,表現出了過人的努力和技術。
本次空難令航空界開始研究液壓控制失效下的應變措施,;1989年的美國蘇城空難中的機組人員就是基于該次空難后的教訓進行迫降,,而挽救了大部分乘員的性命。
如今,,已經有兩種可以避免這類事件發(fā)生的技術,。第一種是電子控制系統,利用電力代替液壓控制飛機的控制面,;另一種是引擎推力控制系統,,利用變換飛機兩邊的引擎推力來實現升降和轉彎。
【糾錯】
責任編輯:
黃銳
新聞評論
![](http://www.news.cn/res/xhwimg/xl2017/images/bg6.jpg)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