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媒體近期連續(xù)報道澳網被中國品牌礦泉水“侵占”的新聞。
新華網北京1月19日電 (栗一星 李雪梅)最近,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因售賣中國礦泉水而成為了眾矢之的,被一些澳媒和網民貼上了“不愛國”的標簽。
回顧近半年,,澳大利亞政界、媒體頻頻抹黑中國,,澳大利亞高校出現排華事件,,給原本良好的中澳關系蒙上陰影。當前的中澳關系出了什么問題,?澳大利亞為什么頻頻向中國發(fā)難,?
帶著這些疑問,新華網近日專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阮宗澤,。
阮宗澤表示,澳大利亞近來的表現確實很不正常,,甚至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狀態(tài),。這些匪夷所思的現象背后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澳大利亞國內存在政治問題,。比如不久前澳大利亞炒作“中國滲透”,、“政治獻金”,實際上是澳大利亞國內的執(zhí)政黨打擊反對黨的舉動,,是黨派斗爭的結果,,而中國成為了“替罪羊”。
二是,,澳大利亞的“身份認同”出了問題。不論不管在歷史文化,,還是在價值觀上,,澳大利亞都認為自己是歐洲國家。但是,,他們身處遠離西方,、接近亞洲的地方,經貿關系又與亞洲國家,、亞太國家聯系緊密,,特別是和中國,。中國作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占澳大利亞出口的三成以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對澳大利亞的身份是一個沖擊,。
以前,澳大利亞認為只要跟隨美國就行了,,現在美國出現了很多問題,,已不再那么可靠。特朗普政府提出“美國優(yōu)先”,、美國退出TPP都對澳大利亞造成了打擊,。這些情況加劇了澳大利亞的戰(zhàn)略困境。
三是,,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中國崛起對西方的影響,。澳大利亞近來的對華舉動不是孤立的現象,西方國家或多或少會對中國說三道四,。澳大利亞一邊從中國獲取利益,,一邊對中國指手畫腳,就是西方傲慢心態(tài)的表現,。
比如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上,,西方對中國搞一些保護主義。此次一些澳大利亞媒體和網民的做法也是一種保護主義,。中國每年要從澳大利亞進口多少產品,?中國出口一瓶礦泉水就覺得受不了了。這種心態(tài)就是只能你買我的,,不能我買你的,,不符合市場原則。
在阮宗澤看來,,中澳在制度,、價值觀方面的不同增加了澳大利亞對中國崛起的焦慮和不安?!鞍拇罄麃啛o法像以前一樣完全倒向美國,,同時又缺乏對中國的認同,處在十分迷惘和焦慮的狀態(tài),,不知如何自處,。”
阮宗澤說,,澳大利亞和中國的貿易帶動了澳過去20多年的經濟增長?,F在澳大利亞自己出了問題,過去以美國為首的聯盟體系也出了問題,,卻把這些問題歸咎到中國身上,,反映了澳大利亞在外交上缺乏獨立性,。
對于澳大利亞有些人近來不斷搞事,阮宗澤表示,,希望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不要從根本上影響中澳關系。但是如果澳方執(zhí)迷不悟,,不加收斂,,肯定會對雙邊關系造成影響,因為中國不會容忍澳大利亞一直“任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