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5月28日電? 綜述:美部分科研機構“談華色變”損害正常學術交流
新華社記者周舟
生物醫(yī)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歷來被認為很少涉及政治或國家安全問題,。但近來,,美國生物醫(yī)學領域的部分機構“談華色變”,,動輒以莫須有罪名開除華人學者,,這種做法正在損害兩國正常學術交流和合作,。
最新一個例子是美國埃默里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的實驗室近日突遭校方關閉。埃默里大學給出的理由是,,李曉江“未充分解釋來自國外的經費及未充分解釋他們在中國研究所和大學的工作范圍”,;而李曉江的說法是,他在中國的相關工作已獲得校方批準,,且校方不給任何解釋機會就關閉了他的實驗室,。
就在一個月前,,美國知名醫(yī)學機構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開除了3名華人科研人員,,理由是所謂違反保密原則及未披露同外國機構關系。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貝勒醫(yī)學院等3家機構也被要求調查8名華人科研人員,。
華人學者被“針對”并非巧合。曾任職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的胃腸腫瘤專家謝克平2018年被控告“非法持有兒童色情圖片”,,但這一指控完全失實,,最終法庭大陪審團裁定此案“沒有證據,不予起訴”,。過去幾年,,還有華人科學家郗小星和陳霞芬等人遭遇間諜冤案,。
從法律方面看,遭指控的華人科學家也許能重獲清白,,但他們的學術聲譽已遭受重大打擊,。
美國華人聯(lián)合會今年4月發(fā)表聲明說,美國華人科學家“身處的大環(huán)境日益惡化”,。今年3月,,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美國華裔血液和腫瘤專家協(xié)會和華人生物學家學會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題為“種族標簽傷害科學”的公開信說,,華人群體擔憂自己被人用有色眼鏡看待,,甚至被貼上種族標簽。
近來美國生物醫(yī)學領域“排華事件”頻發(fā),,與美國政府施壓密不可分,。去年8月,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科林斯致信受其資助的上萬家機構,,要求它們警惕外國政府對美國的醫(yī)學研究實施所謂不正當?shù)挠绊懞屠?。顯然,科林斯對正常的國際科研合作的這種無端揣測,,反而會損害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學術交流,。
不僅僅是生物醫(yī)學領域,也不僅僅是在美華人,,正常的中美學術交流活動整體上都在受影響,,美國政府常用的一個手段就是拒發(fā)或拖延發(fā)放赴美簽證。比如,,據媒體報道,,去年11月在馬里蘭大學舉辦的一場天文學會議上,24名申請參會的中國學者只有6人獲得簽證,;去年12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的美國地球物理學聯(lián)合會年會上,約300名中國人因簽證問題無法出席,。
本月中旬,,美國部分國會議員還提出一份法案,其內容是,,對所有申請赴美學習或進行學術交流的中國公民,,若其研究學科在美國“商業(yè)管制清單”中,簽證官應征詢“安全咨詢意見”,,即將申請人材料寄回華盛頓,,以對申請人進行額外審查。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面對中國科技實力增強以及中美差距逐漸縮小,,一些美國政客甚至部分學術界人士心態(tài)發(fā)生扭曲,,華人科學家有時不幸成為被打擊對象,正常的學術交流也受到壓制,。
《科學》雜志前主編布魯斯·阿爾伯茨等人近日撰文指出,,在某些政客的鼓吹下,不公正地詆毀出生在美國以外地區(qū)的人,,這形成了一種令人憂慮且危險的新公共話語,,這種“非我國人”的態(tài)度以及由此產生的新簽證政策正在阻礙年輕人才來到美國。
英國信息服務企業(yè)科睿唯安公司科學信息研究所主任喬納森·亞當斯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競爭與合作并不矛盾,。作為科學研究主體的研究機構需要招募各國優(yōu)秀人才,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參與競爭,。
部分美國科研機構“談華色變”的同時,,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學,、特拉華大學等知名大學發(fā)文重申歡迎國際學生和學者,認為基于國籍而產生的懷疑會導致可怕的后果,。
-
大數(shù)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